感恩——回顾天通苑堂区的发展
发布日期:2019-10-21   |    作者:天光网站

  徐雪宁

  当我们坐在安静、祥和、神圣的殿堂,饮水思源,由衷的感恩:感恩所有辛勤付出者,历任神父、参与的教友,特别感恩北京教区的李山主教。

  九年了!回首曾经走过的路,天通苑教会像个出生的婴孩,一路走来,我们九岁了!满满的感恩。

  随着北京城市规划、很多居住在城区的人外迁,导致很多信友进教堂参与教会礼仪很不方便。很多时候,为参与一台弥撒需要半天时间,如果赶上四大瞻礼,更是不方便……

  北京教区李山主教上任后,提出:“一带一”,即:北京四大堂区一个教堂带动一个祈祷所。当年是东堂刘保卫神父和宋占平神父负责天通苑。最初,是宋神父带着几位热心教友在教友家中举行感恩祭典。随着人数的增多,后来由刘神父负责找到合适的房子,做祈祷所。当时,刘神父每周六晚上和主日来做弥撒,越来越多的教友聚集而来,小小的祈祷所的空间明显承载不下了(由最初的几十人到二三百人)。

  考虑到天通苑是亚洲第一大社区,李主教从2010年起,就亲自来到天通苑,四处看房子,为了给天通苑购置合适的地方做教堂。

  但是好事多磨,陈艳宾神父2011年3月初来到了天通苑,自此天通苑祈祷所有了第一任常驻本堂。2011年利用清明休假、举行了三天避静神功,人气暴涨,人数剧增。陈神父过于操劳,与同年7月生病回教区修养。

  在这期间北京教区很多神父响应教区派遣,来为天通苑祈祷所送弥撒,当时来的神父有:甄雪斌神父、赵庆龙神父、鲍静波神父、王和平神父、孙宇辉神父、郭四廷神父等等。

  2011年神父调动,李建民神父11月份来到天通苑祈祷所,自此有了第二任常驻本堂神父。李神父年轻、有才气,点子多,在天通苑四年多的时间里,每年大小的活动有二十次左右,每次大的活动教堂装饰更是亲力亲为。吸引了很多年轻人,自此堂区也充满了朝气。2013年7月,经过神父和教友的四处奔走,觅得现在的房子,请李主教和教区负责人来实地考察。当即决定为天通苑购买教堂。1200多平米上下四层的门面房、独立的楼房,教区出资金1300多万,天通苑堂区教友集资100万,天通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教堂。

  多种原因,教堂真正拿到钥匙是在宋占军神父任本堂。北京教区神父调到,天通苑来了新的本堂宋神父。宋神父到来第一件事,就是筹备教堂的装修,为了更早的让大家进驻新的教堂。宋神父每天早上除了弥撒时间,忙与牧灵,忙新教堂的装修,教堂装修经常忙到深夜,很多时候电话一响,立即到新堂,装修有情况……教堂装修终于在2017年初完工,于4月22日正式圣堂。

  “这是上主所安排的一天,我们为此鼓舞、喜欢”,2017年4月22日,这个值得庆贺、纪念的日子,北京教区李山主教、本堂宋神父、协同北京教区十几位神父共同参与了圣堂祭典。

  天通苑有教堂了,人们奔走相告。平日周一到周五早上七点半弥撒,周六晚上七点半弥撒,周日早上八点半弥撒。弥撒时间固定不动。主日弥撒二层,三层参与者有三百多人。九年的时间,有二百多人领洗,大瞻礼有八百多人参礼。

  现在的天通苑教堂,地方宽敞、明亮,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主日弥撒几乎是二楼、三楼满满的人,三楼都设有闭路电视转播。

  随着堂区越来越多新人的加入,神父为了堂区牧灵的需要,调整了堂务会成员,堂区还开设了各种学习班:儿童主日学、圣经学习组、每周小组聚会、爱心奉献组……让每个积极参与的教友,最大化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堂区的建设积极奉献。

  天通苑堂区宋神父还勇于创新,鼓励大家走出家门宣讲,响应国家主席“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这口号激励更多年轻人。现在许多教友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走出家门,走上街头,集市,去为主宣讲,把一个好消息——纳匝肋人耶稣基督的事迹四处传播。

  记得李主教曾经在天通苑教堂讲过,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外在的教堂,欧洲人有很多的教堂历史悠久,很多教堂经常是空荡荡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如何在人们心中矗立起一座座圣殿。李主教多次提到:“心中的圣殿”!人们有了信仰,信仰教人产生敬畏,有了敬畏,为人做事有底线,真正的心中圣殿的矗立,才是我们为之努力奋斗追求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团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信仰的灵性生命只有在团体中逐渐成长,这个固定处所---教堂,方便了大家更好的学习、分享。

  感恩北京教区,为我们购买了教堂,使得更多的人有归属感,更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团体的大爱。

  感恩李山主教,是他当年的英明决策,为天通苑堂区、为教会发展,付出的一切。

  祝愿北京教区在李主教的带领下,教友越来越多,教堂越来越多,信友素质越来越高,透过北京教区这个“窗口”,让更多的人认识、走进耶稣基督,感受到主的慈爱。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