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我的心灵已准备妥当——访北京教区若瑟修女会杨俊修女
发布日期:2019-10-21 | 作者:天光网站■李妍
引言: “天主,我的心已准备妥当,我的心已准备妥当,我愿意去歌弹咏唱”。(咏57:8)
编者按:杨俊是北京教区若瑟修女会的一位修女,留学归国后的她如今在相伯学校任校长。她聪慧好学、活泼爽快,极像金庸小说里走出的“小黄蓉”。在修会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她有何感悟?她是如何走向圣召?如何善度奉献生活的?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采访了她。
杨俊修女,圣名玛利亚,会名弥格,山西大同市人。1994年来到北京教区若瑟修女会成为一名望会保守生,这期间曾负责教区各大堂区的献仪及弥撒献仪;1995年入初学,在初学期间,曾与同班其他初学修女一起举办了北堂第一届暑期儿童要理班;也曾为南岗子堂、西堂慕道班讲课;1998年在教区天颐养老院实习一年,服务老人;1998年12月发初愿,1998-2001年在后桑峪服务,负责堂区牧灵工作和天峪诊所财务工作;2001年调到教区社会服务办公室工作,负责西北旺陵园管理及天爱、天宁、天峪诊所的财务,以及教区的捐资助学及一些重大赈灾等社会服务工作;2010年发永愿,同年3月调至外事办工作,2011年赴深圳参加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自愿者服务;2012年至2014年赴比利时学习,攻读社会伦理神学,获宗座拉特朗大学硕士学位。2014年至今任相伯学校校长,同时兼任青年信仰加油站负责人。
回应圣召——奇异的恩典
杨俊修女出生在一个老教友家庭,从小的睡前故事便是姥姥的“圣人传记故事”和妈妈的“圣经故事”,以及老人们时常讲一些教会知识,她就是这样在潜移默化中,从小培养了良好的信德,也许这就是“家庭要理”的雏形吧。长大后,她也时常在堂区的团体中服务,热心恭敬天主。但从未想过要做修女,而是和普通年轻学生一样,想着大学毕业后做一番事业的同时,也要回报父母的培育之恩。
然而事情就像戏剧一样发生了巨大转变,就在杨修女快要毕业的那年,一次朝圣中,莫名其妙地不止一个陌生人认为她准备要“入会”,那时的她一脸茫然,还不知道“入会”为何意?经询问才知,“入会”就是要做修女。之后,还不知“何为修女”的她开始思考和研究修女的圣召,渐渐地那种“要做修女”的渴望愈来愈强烈。那年,她第一次非常认真的独自做了“九日敬礼”,以分辨是否是天主的召叫。如今,当她再次谈起这件事时,深深感受到,那就是天主对她召叫的一种特殊方式,在她朝圣的旅途中,天主就这样奇妙地召叫了她。正如保禄宗徒所言:“蒙召并不在乎人愿意,也不在乎人努力,而是由于天主的仁慈。”(9:16)
当全家人听到她的这一决定,都非常诧异。最疼爱她的姥姥坚决反对,生怕这个从小娇养的外孙女入会后会吃苦受委屈,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孩子,如果是为了救灵魂,做教友比做修女、神父更容易。”家里的亲戚们也纷纷来看她、劝她,怕她是头脑一热的决定,劝她要慎重考虑。天主的召叫就是如此奥秘,任何人的劝说都未能动摇她的想法,也不能减弱甚至浇灭她做修女的渴望,反而愈加清晰地让她知道,这一定是天主的召叫。毕业分配工作后,已有圣召的她并未去那家在当时的人看来是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单位报到,而且她也与之前的所有同学、朋友断了联系,为的是要断绝一切后路,让自己铁定心思一定要做修女。
如今已做了22年修女的她结合自己的经历,在分享如何面对圣召时说,选择圣召生活的人要活出并时刻保持自己被召叫时的初衷,才能吸引他人走向圣召。
成为修女——神贫且喜乐
1994年杨俊修女如愿成为了北京教区若瑟修女会的第四批望会保守生。刚入修会的她,并不是太适应,从饮食习惯到修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切都是从头学起。头半年,每每夜祷结束后唱到《慈母的心》的时候,思家想妈的情绪让她再也无法忍住汹涌的眼泪夺眶而出。那段时间,在北京的姨妈给了她很大的帮助,经常照顾她的生活,调节她的情绪。她也在祈祷中感受天主的恩宠与助佑,让她在众姐妹的陪伴与帮助下,在圣神的助佑下学习如何做修女。
1998年底,刚发初愿的杨俊修女又迎来了一次生活的挑战,她被修会派到门头沟后桑峪服务。那时候在后桑峪的生活非常艰苦,正值数九寒天,修女们要自己烧锅炉,因房间墙薄,加之修女们不会烧锅炉,屋内脸盆里的洗脸水在第二天早上总会看到一层薄薄的冰凌。很快没几天,杨修女的脚和鼻子都被冻伤,这对于一个城市里长大的女孩来说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幸好当地有热心的教友们照顾她,为她送去了雪地里的茄子和花椒等煮好的水以治疗冻伤,很有效果。就在那年的春节前修女们开办桑峪堂区的第一期儿童要理班,学生多是小学三四年级到初中毕业的孩子们,假期里杨修女教他们弹琴读经,这为她后来三年中陆续为堂区成立儿童唱经班、青年唱经班、读经班和弹琴组打下了基础。孩子们很喜欢修女,放学后就结伴去若瑟院找修女玩,他们还带着修女去爬山摘桑葚等。善良的孩子们在家都不会做农活,却主动向爷爷奶奶、父母请教如何种菜,并要来了菜种子,在若瑟院为修女们种下了黄瓜、豆角等蔬菜。
“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玛5:3)那段时间虽然很艰苦,但杨修女至今想起来心里依旧暖流涌动,教友和孩子们给她的精神安慰让她觉得自己无比富有,并充满喜乐。生活虽然苦,心里却甜如蜜。在三年的堂区服务中,她感受到了修女的价值,也践行着圣召的初衷,让她更加坚定地去走圣召的道路。杨修女将这些曾经遇到过的困难也当作是天主给她的考验。如伯多禄所说:“你们要欢悦,虽然如今你们暂时还该在各种试探中受苦,这是为使你们的信德,得以精炼,比经过火炼而仍是易消失的黄金,更有价值,好在耶稣基督显现时,堪受称赞、光荣和尊敬。”(伯前1:6-7)这些年的修会生活,她也常在祈祷中鼓励自己,她喜欢随时随地反省自己,时时与天主交流,使自己的圣召生活更明确,更坚定。特别是在几次的依纳爵神操的避静中,让她渐渐培养并壮大了自己的灵性生命,在默观祈祷中与天主相遇。真心感到:“天主是我的救援,我依靠祂,决不畏惧,因为上主是我的力量,是我的歌颂,祂的确是我的救援。”(依12:2)
学习深造——更好地奉献
修会生活中的磨练教会了杨修女要坚强,各项紧锣密鼓的培训课程更是让她系统地接触了教会的知识,因此她迅速地成长起来。如在初学期间,杨修女学习了《天主教教理》、《信理神学》,《灵修神学》,圣经学、以及教会礼仪,中国教会史等教会的最基本教会神学课程,这为她后来的出国深造打下了不小的基础。
为了适应教会的需要和自身修养的提高,杨修女于2007-2008年在国际关系学院学习,取得了语言与文学的学士学位,2012年教区又派她赴比利时攻读社会伦理神学,2014年获得了宗座拉特朗大学的硕士学位。这些学习深造的机会,她都努力把握,为的是更好地奉献教会。如耶稣基督所说:“你们是地上的盐,世上的光……你们的光也当在人前照耀,好让他们见到你们的善行,光荣在天之父。”(玛5:13,16)
2014年回国后,修会委派杨修女接管相伯学校的工作。相伯学校是北京教区1985年在教委注册的恢复宗教政策以来的第一所教会学校。三十年来,学校如其他事物一样,经历了创立、发展、高潮和低谷。正是在学校处于低谷时期,杨修女被委任为相伯学校的校长,主持并开展学校的工作。这为杨修女来说,又是一大挑战。办教育和教书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更别说,要在低谷期,在教育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让一个从学校到修会,未经世事的修女,在没有教室,没有课程的情况下办教育,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仅一年多的时间,在好心教友的帮助下,杨修女一边学习,一边摸索,学校陆续开展了“英文原版阅读”、“特色英语”、“拉丁语”、“绘画艺术”等课程,还有一些线上公益课程……
教会学校除了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外,更应是福传的窗口,让更多人因着学习,而能接触到教会,接触到修女,彰显天主的光荣。杨修女就是这样努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推行福传工作。
2015年1月8日若瑟修女会由大兴迁回新建修女院的新家,修会为感谢众多教友们的祈祷与帮助,于10日委派杨修女为青年人创立了“青年信仰加油站”,旨在为那些服务在各大堂区团体中青年教友们“充电加油”。青年们在自己的团体、堂区中默默地服务奉献,而他们更需要很好地补充“能量”,以能继续不断地服务奉献。“青年信仰加油站”恰是为这样的青年服务,提供帮助和陪伴。修女们用自己学到的教会知识,经验到的天主恩宠,陪伴和关爱着有需要的青年们。“加油站”每周日下午两点至四点半有信仰专题讲座,讲座内容涉及到圣经、礼仪、伦理、信理等神学知识,还有中国教会历史、灵修、身心灵成长等课程及辅导,还一些特色的信仰课程,如:宗教艺术与信仰等。课程的授课老师全部由修女们承担。此外,加油站还组织青年自编、自导了复活剧,在各大堂口上演,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组织青年朝圣、避静、信仰辩论赛、出外演出等活动,丰富了青年们的信仰生活、为发挥青年各自的特长提供了平台。今年6月份组织的徒步朝圣活动,更是增加了青年彼此关爱、彼此分享的精神。这些工作主要都是由杨修女协调、组织和安排,更多的是陪伴青年们在信仰的道路上茁壮成长。
自1994年以来,已有22年修会生活的杨俊修女,回顾做修女的初衷,她说自从自己有了做修女的念头,就一直时刻提醒自己,做好准备。要时时事事喜乐地侍奉天主,使自己无论何时都可以说:“天主,我的心已准备妥当,我的心已准备妥当,我愿意去弹琴歌唱”(咏57:8)
天主总不会辜负爱祂并愿意跟随祂的人。最后,我想以保禄的话来为杨俊修女今后的圣召生活祈祷:“你们要坚定不移,在主的工程上该时常发奋勉力,因为你们知道,你们的勤劳在主内决不会落空。”(格前15:58)愿杨修女今后依然喜乐地侍奉上主,成为基督中悦的净配!天主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