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天主派遣 建树基督教会——访通州区牛牧屯堂主任司铎赵亮神父
发布日期:2019-10-21   |    作者:天光网站

  ■赵兰英

  编者按:因着主说的一句话“庄稼多而工人少”,出身于老教友家庭的赵亮神父毅然踏入了北京天主教神哲学院,勇敢地肩负起了“工人”的神圣使命。作为家中的独生子,作为在城里长大的孩子,作为一位80后神父,赵亮神父并没有为圣召路上遇到的各种坎坷所屈服,反而越挫越勇,在磨练中日渐走向成熟,在责任与使命的催迫中甘心接受天主的派遣,为建树基督的教会任劳任怨。近日,采访了赵亮神父,听他分享自己是如何善度铎职生活的,又是如何在困难中勇于跟随基督、播撒下福音的种子。

  带着使命 回应圣召

  赵亮神父出生于北京西城区一个老教友家庭里,从小受到信仰的熏陶,对天主和教会的感情特别深厚。儿时的他常随父母到北堂参与弥撒,受到很多神长教友们的喜爱。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自然而然地加入到了北堂的辅祭班,在与神圣的祭台有了亲密的接触后,让他与自己钟爱的天主也更亲近了。那时,他常常穿梭于家与教堂的路上,已然将教堂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那时,好多喜欢他的神父教友都觉得他是一个神父苗子,希望他去修道,但赵亮神父说自己当时并没有这种作神父的意念。然而,天主的召叫已悄然临在于他身上。

  那是在一个普通的圣召节,在弥撒讲道中,当他听到孙尚恩神父讲“庄稼多而工人少,所以你们应当求庄稼的主人,派遣工人来,收割他的庄稼”(路10:2)的道理时,心中被深深地打动了,他觉得自己有一种责任去成为“工人”,更有一种使命去牧养天主的子民。就这样,他满怀激情地迈入了北京天主教神哲学院的大门。那是在2002年6月份,适值暑期,赵神父清晰地记得当时正播着世界杯,酷爱足球的他还和神哲学院老师申请看完世界杯就去报道。

  来到神哲学院后,赵亮神父原以为这里的生活很枯燥,也很压抑。在他的脑海中,修院生活应该是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只有祈祷和学习。但事实上,这里的生活很宽松,也很自由,而且多姿多彩,完全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这让他更加喜欢上了在修道院的生活。他喜欢运动,而在这里“打篮球”竟然也是一项必修课,是陶成的一部分,这让他喜出望外。通过在修道院的几年学习,经过培育团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他对自己的圣召也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

  严以律己 做好讲道

  2009年12月6日,赵亮神父在北堂光荣晋铎,他真正成为了天主所派遣的“工人”,走向祭台,开始了他的“牧羊人”工作。他先被教区安排在东堂实习,后又来到南堂协助堂区神父做牧灵工作,2011年2月受教区的派遣来到通州区牛牧屯堂担任主任司铎,独自承担起了一个堂区的牧灵工作。经过了东堂、南堂的城区大堂,来到远郊区牛牧屯农村小堂,从协助堂区神父牧灵到独自面对一个堂区的牧灵工作,赵神父的心里虽存有很大压力,但他敢于直面现实,严格要求自己,甘愿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基督,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去。

  赵神父说在修道院时,培育团神父就要求他们写讲道稿,晋铎后,他依然遵循着这一原则,每次弥撒讲道时,都要认真地依照当日的福音写好讲道稿。他说,有了讲道稿,心中就有了底气,即使遇到突发事件(比如一次堂里有一位老人晕倒了),他也不会慌乱,更不会打乱思维,能够圆满地完成讲道,这也是对参礼教友的一种尊重和负责的表现。来到牛牧屯堂后,虽然参礼教友很少,但赵神父仍旧很认真地准备着讲道稿,他说这已成为了一种习惯。有了讲道稿,即使到大堂主持弥撒,面对下边众多的教友,他的心里都很踏实,不会有紧张感。同时,赵神父认为写好讲道稿,也是对他个人灵修的一种提升,对他的圣召成长大有裨益,所以他会坚持不懈地一直做下去。

  克尽职守 以堂为家

  来到牛牧屯堂开展牧灵工作的赵神父,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在城里长大的他,虽说也曾到农村玩耍过,但最长都没超过一周,而今,他要面临长期的农村生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艰巨的挑战。首先,赵神父要面对的是农村的严寒,要学会生火炉子,而且保证夜里也不能灭。赵神父说他开始不懂,炉子的火在夜里灭了,他的鼻尖都冻红了,而且生疼。其次就是生活上的各种问题,比如用水不是常有的,由村里大队控制定时放水,需要及时储备用水,还有就是教友人数少,教堂年久失修存留隐患,一个个现实的难题都真真切切地摆在这位年轻的神父面前,让他一时不知所措,甚至有些苦闷。但敢于担当的他很快就在困难面前调整了自己,加之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以及堂区教友的大力支持,赵神父勇敢地开始了挑战自我的生活。他说作为一位神父,不论走到哪里,教堂就是他的家,他要为这个家努力贡献自己的一切。有了这样坚定的信念后,再大的困难都不能被吓倒,他总是想尽各种办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一一解决。

  面对在堂区吃水难的问题,赵神父在和村委会协商后,自己在堂院里打了一口井,虽然水显得浑浊不堪,但供他清洗衣物及浇灌他在堂院里开辟的那块“菜地”已足矣。面对教堂年久失修已存有隐患的现状,他和有关部门积极申请资金,得到教区和通州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后,他将教堂屋顶和窗户都更换一新,并且在东堂、北堂、南堂、东交民巷堂、贾后疃堂、梨园堂的神父教友、还有天意等雪中送炭般的帮助下,使得窗明几净的小堂更加温馨宜人,也让前来进堂的教友多了起来。因为资金有限,教堂的围墙还未能得到修缮,赵神父说这也是一个隐患,特别是2012年北京大雨来袭时,他一夜都没睡觉,眼睁睁地看着洪水没过教堂的半墙,他焦急如焚,一直都在默默地祈祷,希望大雨停止,洪水散去,教堂不会坍塌。因为教堂的围墙砖与砖之间并不是用水泥粘连的,而是由土和沙子建成,最怕水泡了。赵神父说,好在农村地大,虽然洪水来得猛,但渗透得也快,并未对教堂造成什么损失,只是埋在墙内的电线被浸湿,需要通风干燥后才可使用。但这仍然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隐患,早晚都需要解决。他期待着有一天资金到位,得到彻底修缮后,他那颗悬着的心就放下了。

  经过在牛牧屯堂三年多的艰苦锻炼,如今的赵神父已完全适应了那里的生活,他的心智成熟了许多,在处理问题时也能得心应手,这就是他在困难的磨练中得到的宝贵财富。经上说:“你们不可忧愁,因为喜乐于上主,就是我们的力量”(厄下8:10)他感谢天主对他的派遣和助佑,让他能够有坚定的信心为主工作。

  与时俱进 专务牧灵

  作为一位年轻的神父,赵神父在开展牧灵工作中,特别注重与时俱进,加强堂区建设,以此吸引教外朋友走进教堂。虽然牛牧屯堂地处农村,教友人数稀少,但赵神父总想把它打造成一座独具时代风格、蕴含现代化气息的教堂。为此,他经过不懈努力,多方求助,在堂里装上了电子屏、各式彩灯,让教堂在村里凸显出来,吸引了更多的人走进教堂。另外,在母亲的协助下,赵神父在堂院里种植了松树、槐树、枣树,还有一些时令蔬菜,让堂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赵神父说,由于社会的发展,村里好多年轻人都到城里去工作,有的将父母也一块接走,所以现在村里的人少之又少,牧灵工作开展起来也比较困难。不过,因着堂里几位年轻的上班族常会回到堂区,给了他很大的鼓励。赵神父说他在牧灵中特别注重抓中青年人的信仰,再由他们带动其父母及家人走进教堂。另外,他还计划多为教友组织活动,如出外朝圣,请城区的神父、教友到堂区为教友讲《圣经》等,以此来推动堂区的发展。

  近期,赵神父正在堂区策划建立一个圣母亭子,他希望建成中式的六角亭子,有一种烟雨南方的风味,这样一来成本低,二来也适应了堂区地方小的现状。他期望在圣母妈妈的助佑下,堂区会得到越来越好的发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