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载不下我的情——访香港教区公教教研中心徐锦尧神父
发布日期:2019-10-21   |    作者:天光网站

■赵兰英

  编者按:在2013年度北京市天主教读书班上有幸第一次见到来给大家讲课的徐锦尧神父。虽说他是香港教会的一位神父,但为大陆天主教会并不陌生,而且以其博学多才、信仰虔诚、无私奉献而久负盛名,令许多未曾谋面的教友都无比敬仰和钦佩。怀着爱主爱人的基督情怀,徐神父以笔为犁耕耘不辍,至今著书70余本。他自1989年就不间断地来大陆讲课,在这二十多年的岁月里,一直为教会的福传事业不断奔波,他的足迹已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就是这样一份神圣的催迫,让徐神父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和激情,让这位已过古稀之年的神父,依然精神矍铄、谈笑风生,用“鹤发童颜”来形容他也许最恰当不过了。在征得徐神父的同意后,在读书班间隙采访了他。

  圣神感召 步入神职道路

  徐锦尧神父并非出生于一个信仰天主教的家庭,他认识天主的渊源完全来自于天主圣神的感召。那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年仅九岁的徐神父遭遇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突变,那就是爸爸的离世,让本已贫困不堪的家庭更加捉襟见肘。后来,年幼的徐神父来到天主教学校上学,受到了一种特别的关爱。他发现学校里的老师非常好,这让他感到天主教这种信仰一定也很好。于是,这种好感引领他一步一步地认识了天主,又迈进了修院的大门,并在28岁时光荣领受铎品,完全地将自己奉献给天主,奉献给他钟爱的教会。

  勤奋好学 走向知识殿堂

  效法基督的表样,让自己成为一名好神父的志向,让徐神父一直不忘严格要求自己,不仅从灵修上努力提升自己,而且在学识上不断耕耘。不管是在著书还是宣讲中,徐神父表现出来的那种深厚的文学底蕴常常令人叹服,殊不知他背后付出的辛苦也很多。据徐神父介绍,他对中国文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好感,在三、四岁的时候就在父母的教导下开始背三字经、千字文和幼学诗等,也许当时对这些文字的意思理解并不透彻,但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这些都奠定了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徐神父说,在他随身携带的书包中常常都装有一些中国文化的书,一有空就拿出来看看,比如等车、等飞机的时候,日积月累,徐神父便对中国文化有了一种深刻的领悟,再结合《圣经》,徐神父说这是一种恰到的好处。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博学,徐神父也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学校进行了艰苦的学习,比如英国、罗马、法国等地,正是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让徐神父获得了渊博的知识,也开阔了视野,更拥有了一种放眼世界、注目永恒的胸襟。

  著书立说 踏上宣讲征途

  作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一位天主忠实的牧羊人,徐神父一直将牧灵和福传作为自己的一项神圣的使命,并在生活中努力去践行。为此,徐神父默默耕耘,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好文章,也出版了很多畅销书,用无声的文字大力宣扬了基督的福音。与此同时,徐神父不辞辛劳,每年都要花自己三分之一的时间到很多地方为大家讲课,亲自踏上了宣讲的征途。在徐神父的印象中,他目前已到过大陆的73个地方,有繁华的大城市,也有偏僻的小乡村;有为修道人的讲解,也有为平信徒的授课,还有对非教友的讲座。他的足迹遍布各地,甚至远及欧洲、东南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地,他的深深教诲在很多人的心间生根发芽。即使这样,徐神父认为仍旧做得不够。于是近四年来,他在香港公教教研中心办起了短期(一般为时两周)培训班,特别邀请内地的神父、修女、传道人前去接受一次系统的培训,然后把有关的所有CD和DVD带回家,完整的接触徐神父一辈子的努力成果,再由他们将基督的精神传扬开来。在《正视人生的信仰》和《家庭民主信仰》中,徐神父特别倡导了家庭福传、用个人生命的经验去福传等理念(即传福音、生活福音、成为福音),让信仰与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让信仰与中国的国情、文化相融合,以一种超性的思想唤起每个人的爱人、爱物与爱国情怀,从而以积极而乐观的心态参与到爱国和建国的行动中。徐神父说,教会的本质就是天人合一、人类合一的标记和工具,教会要在社会中成为光、盐和酵母,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人本身更丰富的生命就是天主的光荣。

  推行国民教育 激发爱国情怀

  徐神父在香港大力推行国民教育。他在读书班作的“福音与国民教育”讲座中,特别指出“国民教育”即爱国主义教育。天主教应该爱国,也应教导教友爱国,因为世界上好像没有哪些国家的天主教会是不爱自己国家的。爱国包括建国,建设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国家。无论这个国家变得怎样,就是要爱她,因为她是“我的祖国”。国民教育内容包括有道德、公民、国民、世界,是以做人为目的,以《圣经》为指导,以中国文化及其它宗教和文化为印证,以人文科学做工具。倡导国民教育应自幼开始,鼓励父母们在日常生活中,以“随机教育”的方法,在生活中教孩子信仰,在信仰中教他们生活,让信仰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成为活的信仰。比如,在大自然中教孩子们学习《创世纪》,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体验到天主的奇妙化工,也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学会祈祷,学会如何去环保和珍惜与善用大地的资源等等。徐神父之所以如此重视孩提教育也是为了关怀下一代的更好成长,确切说是希望整个中华民族能不断走向繁荣昌盛。

  正如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说的:“如果在生活上服从基督的信德,并坚守中国特色的道德传统,必会成为杰出的中国基督徒,使普世教会大受其惠,因为真正而虔诚的基督徒也一定是良好的公民。”徐神父说,天主教正因为属神,所以十分属人,正因为爱天主,所以要在天主内爱人爱得更深、更浓、更彻底、更无私、更纯洁,并在如此爱人时爱天主。因为圣经说:“天主是爱,那里有爱那里就有天主,那里有天主那里就有爱”(参考若一4:7-19)。又说:“如果你不能爱那看得见的兄弟,你怎能爱那看不见的天主?”(参考若一4:20) 因此,公教家庭不单是传递信仰的地方,也是培养民主精神的摇篮。徐神父提出爱国的三步曲就是:认识中国、热爱中国、建设中国,由此深情地谱写了《主佑中华》歌:“愿上主祝福,庇佑你的子民,中华民族,快乐又平安……”,他说,一个快乐的人、安定的国家、大同的世界,就是天主的光荣。

  扩大民族福传 树立基督形象

  面对福传,徐神父说了一句很富有诗意的话,那就是:“基督徒,你的名字叫‘名牌’”。希望每位基督徒都要力求活出基督的精神,树立起良好的基督形象,才能彰显出基督的光荣。比如作为一个教友村,首先要在外观上十分绿色环保,以大自然的纯朴培养我们的人生态度。另外,教友村的精神应体现为:相亲相爱、互相扶持,从点滴小事中凸现出基督的仁爱,诸如关注失学儿童、救助饥饿人群、节约用水、推广环保等。倡导以基督的精神面对人生的成败得失、生老病死和喜怒哀乐,做到以主为基、以人为本、以史为鉴。一个民主人的基本态度是:对自己要有主体意识、诉诸理性;对别人要平等互惠、容忍包涵;对社会要有承担和具有民主风度。

  于担起使命 奔向美好天乡

  面对自己已付出了很多,但有时还会遭来一些人的质疑和非议,徐神父感叹地说了一句话:“我的心载不下我的情”,意指他对主、对人、对万物,特别是对中国的历史、土地、文化与人民,都深深地爱到连自己的心都容载不下,所以,他对别人的攻击即使有些伤心,但并不会太在意,他说自己所做事并不可能取悦所有的人,但要做好天主的事就够了。正如莎士比亚说的“如果你是玫瑰花,别人叫你臭花,仍然是香的”,他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是正确的,符合基督的精神,对社会有益,就会义无反顾地去做好,将天主给的任何恩典都要无私地分享出来。徐神父真心地希望每个人都要勇敢地承担起自己在社会上的责任和使命,指出:一个教会、教友,要切实地按天主的伦理道德行事才能感召社会,强调教会是社会的光、盐和酵母,要充分在社会上发挥教会的独特优势,将福音的精神一点一点地实践在社会中,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采访后记:徐神父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在访谈中说的话语并不多,但句句精炼、到位,给人留下很深的韵味,不能不令人叹服他的才华横溢与人格魅力。谈到《天光》报时,他表示一直都非常关注和支持,基本每期都会阅读,并对《天光》报未来的发展谈了自己中肯的建议和期望:希望报纸要力求报道真实的东西,要懂得分析、判断,要客观、公正,对症下药,做全面报道,找到问题的根源。简短的几句话却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和启发,但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天光》报会不断散发出她的光芒!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