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第二十五期
发布日期:2019-10-23 | 作者:天光网站主题 亲仁
(上接第13期/总第431期)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解字】
果:真正。畏:敬畏,折服。讳(huì):忌讳。色:表情。媚:献媚。
【释义】
对于真正品德高尚的人,人们都会心存敬畏。因为仁者说话正直无私没有隐讳,也不会阿谀(ē yù)奉承,讨好于人。
【引申】
仁者有哪些美德呢?在孔子的学生子贡看来,老师有“温、良、恭、俭、让”五种美德。温:面慈貌和,望之俨(yǎn)然,即之也温(即远远看到老师非常威仪,心生恭敬之心;靠近老师请教学问又感亲切);良:心地纯善,只有利他之心,而无自私之念;恭:出门如见大宾,平等恭敬每一个人;俭:心安于道,自奉俭约,视名利如浮云;让:自谦而尊人,言谈举止进退皆合礼仪。常言道:“仁者无敌。”胸怀高远,心地宽厚之人不会有敌人。能爱人、恕人、容人,自然能与人、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
【故事】——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叫子罕(hǎn)的官员,他品德高尚,不正清廉,从不接受别人的礼物,在百姓中很有威望。有一次,一个宋国人怀藏宝玉,兴冲冲地找到子罕说:“小人专程给大人献宝,请大人收下。”子罕接过宝玉看了看说:“你还是拿走吧,我不能收。”献宝人以为子罕不识货,子罕却笑着说:“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假如我收了你给我的玉,我们俩人岂不都失去了各自的宝?”献宝人听后十分震撼和惭愧。子罕以不贪为宝,其高尚的品德,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