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主教指南(二)
发布日期:2020-11-05 | 作者:天光网站天主教“耶稣会”中国传教史
(1552-2018)
●张多默
(上接第24期/总第489期)
以上谈了上海耶稣会历史;江苏耶稣会历史;安徽耶稣会历史,现在来谈天津耶稣会历史。
公元1600年(明万历二十八年)8月8日,耶稣会利玛窦神父,宠迪我神父到达天津,开启了天津天主教414年的历史(1600-2014年)。1903年耶稣会在上海创办了震旦学院,这是中国天主教第一所大学,由马相伯担任第一任院长。耶稣会于1921年又创办了天津工商学院(今天津外国语学院),并创建了天津工商学院附中(今天津实验中学)。1928年,法国籍耶稣会会士桑志华神父,在天津工商学院内创办了北疆博物院(今天津自然博物馆)。耶稣会会士德日进神父从天津开始他的旅程,并因此有了著名的地理学和人类学的发现,他因“北京猿人”的发现而闻名。天津教区的汉学家,最有名的是耶稣会士顾塞芬神父,他曾编过字典,翻译过中国的古典文学;戴士劝神父Fr Leowieger,是中国语言书籍的著作者。他们的修道院,曾培养出很多中国神父,并设有耶稣会的初学院,文学院和哲学院。
以上谈了上海耶稣会;江苏耶稣会;安徽耶稣会;天津耶稣会,再来谈广东,香港,澳门的耶稣会。1582年,耶稣会会士利玛窦抵达澳门,1583年,利玛窦赴广东肇庆和耶稣会会士罗明坚会合。1913年6月,首批5位新耶稣会会士抵达了广东肇庆,距利玛窦神父初次定居肇庆整整330年。他们在市内办了一所天主教中学,并在肇庆的西方数里之外靠近西江处,开办了一所男子工业学校。1930年,澳门的耶稣会会士在圣若瑟修院执教并担任神师神父。耶稣会买下离圣若瑟修院不远,圣奥斯定教堂隔壁的“芙洛别墅”Villa Flor,做为耶稣会会士居住的地方。1940年,驻广东肇庆的耶稣会会长——罗芳望神父Foao de Drus Ramolho,被祝圣为澳门主教。1953年,已有6位耶稣会会士住在“芙洛别墅”,他们分别在3家天主教小学为当地和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服务。位于圣若瑟修院旁的利氏社会服务社,有来自中国北方的中、外籍耶稣会会士,为难民,贫困者和有需要者服务。这些会士于1966年加入耶稣会香港传教区。
1926年,爱尔兰的耶稣会会士们被派往香港。1928年,由于广州代牧的申请,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前往广州传教。1929年,香港大学利玛窦宿舍启用。首批住宿生有35位,有5位耶稣会会士与他们同住,这些会士在香港大学 担任教师。利玛窦宿舍逐渐成为香港大学天主教学生的生活和活动中心。1933年,耶稣会接管香港华仁书院,并且以学术成绩出众为名。事实上,香港的耶稣会会士大都住在香港和九龙的华仁书院。1932-1964年,耶稣会的会士们在香港鸭梨州的华南总修院任教。其中一些修生成为中国主教,包括香港第一位枢机:胡振中枢机主教(于2002年去世)。耶稣会在香港成立了罗耀拉语言学院。耶稣会会士的工作多姿多彩:从大学,中学教育到司铎培训,加上主日在教区和各堂区服务,推动教友生活和参加文化活动。于香港长洲岛上的灵修中心:“思维静院”,是爱尔兰籍耶稣会士投入的工作之一。劳达一神父自1952年至1989年出版的“中国新闻分析”受到国际的赏识。彭光雄神父担任香港《公教报》的编辑30年。吴智勋神父主编“神学季刊”(1988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