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枝主日
发布日期:2020-11-27   |    作者:天光网站

                                                                             

        教会在圣枝主日提供的两篇福音,表面看起来似乎很矛盾,一篇是关于耶稣荣进耶路撒冷,受到民众热烈欢迎的场景,另一篇却是对耶稣受难的记述。光荣和受难如何协调得起来?受欢迎和遭唾弃怎能相提并论?在常人的眼里,这的确是无法兼容的事实。然而,圣史若望毫不含糊地说,耶稣受光荣的时刻,就是祂被“高举”——在十字架上被钉的时刻(参若1223-33)。

       面对这种表面的矛盾,以及《圣经》讯息的确定性,我们需要反躬自问:什么是真正的“光荣”?或者,什么样的光荣应当被“高举”?顺着如此的问题,我们也许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十字架的奥秘。十字架是基督信仰的核心,保禄宗徒说,这个看似愚妄和耻辱的标记,彰显出的是“天主的德能和智慧”(格前124)。那么,它到底彰显出天主怎样的德能和智慧?

       让我们先从耶稣荣进耶路撒冷说起。耶稣是在逾越节前几天到耶路撒冷的。逾越节是犹太人纪念天主从埃及解救受奴役的祖先的节日,它也是个希望的日子,因为借此得救的经验,犹太人期待默西亚的最终解救——摆脱一切侵略和欺凌他们的敌人及一切困苦。耶稣就被当时不少人看作是默西亚,所以他们在迎接耶稣时欢呼“贺三纳,因上主之名而来的,当受赞颂!”

       十字架所见证出的大爱与胜利,就是基督的光荣。如此的奥秘诚然不容易理解,保禄说:“因为世人没有凭自己的智慧认识天主,天主遂以自己的智慧,决意以愚妄的道理来拯救那些相信的人。”(格前121)不过,也许我们还是禁不住要问,我们因十字架的得救到底是怎样的?十字架显然没有消除罪恶和痛苦,因为我们仍旧常常感受到罪恶对我们的摆布,以及痛苦对我们的折磨,基督那样的大爱的确很凄美,可有什么实际意义?

       说到实际意义,我们可能会感到悲观,因为罪恶是被十字架对比出来的,但却没有被除掉。尽管如此,我们可以想想,如果没有对基督的信仰,这个世界的历史和人类的面貌会是怎样?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一支蜡烛,两千多年来,无数基督徒用爱的见证,照亮了无数黑暗的时刻。

       不可否认,做为血肉之人的我们,往往愿意像伯多祿那样拿起剑来对抗邪恶,甚至会以替天行道的名义这样做。但如此做的结果,只能是恶性循环。其实,恶不在于被消灭,我们也可换个角度,把它看作善的缺乏,既然是一种缺乏,就需要用善来填充。基督通过苦难要拯救的,正是被恶所奴役的人。把被恶所奴役的人,过渡到被善所充满的人,这就是基督所完成的“逾越”。

       当然,这不是说人在基督救赎之前没办法做善人,而之后都是善人。基督的救赎在于,祂是做为新人类的“首生者”,做为新亚当来重新弥合天人间因着原罪而产生的距离。换言之,基督借着自己的十字架在天人之间搭了一座桥。圣殿里用来隔开民众与至圣所的帐幔,就是天人之间曾有之距离的象征。可在耶稣死时,这个帐幔从上而下分开了,从此天人之间的鸿沟消失,人因而能够重新与天主——善本身相结合了。

       《致希伯来人书》的作者在论到基督的牺牲时说:“基督一进入世界便说‘牺牲与素祭,已非你所要,却给我预备了一个身体……天主!我来为承行你的旨意。’”(105)确切地说,基督是通过用人的身体,把人类吸纳在自己内,然后借着在十字架上所祭献的身体,来让人“逾越”天人之鸿沟的。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祂的身体是圣殿(若219)——天人交流的场所。

       假如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身体是一座通向至圣者天主的桥梁,那么它就应该是承行天主旨意的,即朝向天主的身体,不然,就无法把人引向善本身。我们的“逾越”或得救,就在于顺着基督如此的身体,走向至圣者天主。教父依肋内说:“天主的光荣,就是生活的人”。“生活的人”是与天主结合的得救者。因此,当基督因着自己的苦难和死亡而使人类重新成为“生活之人”,当祂在十字架上让大爱的荣耀尽显无遗的时候,祂就受到了光荣。(摘自网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