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中痛苦的奥迹
发布日期:2020-12-07 | 作者:天光网站渔夫港湾
◆王和平 神父
(上接第6期/总第494期)
3、痛苦应该来自于对自我罪过的惩罚,不应株连九族
然而,这样一种以“父债子还的家族或集体性”的观念来理解人类所遭受的痛苦,不能经受长时间的考验。逐步地,人们对于这样的看法给予质疑甚至挑战。 他们开始认为,祖先或他人的犯罪由后代或其他人来承担是不公平的。先知耶肋米亚就是第一个提出这样观点的人,正如他所提出的:“相反,让每个人因自己的罪过承受死亡,谁吃了酸葡萄,谁的牙齿就坏掉”(耶 31:29-30)。先知厄则克耳的观点也相近于耶肋米亚,他认为天主不会因为父亲的罪而惩罚儿子,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谁犯罪,谁就该丧亡;儿子不承当父亲的罪过,父亲不承当儿子的罪过;义人的正义归于自己,恶人的邪恶也归于恶人自己。”(则 18:20)
4、罪过可以被遗忘,只要悔改就会避免惩罚的痛苦
但厄则克耳也提出了悔改的观念,也就是说,天主是无限仁慈和怜悯,只要罪人悔改,天主会宽恕接纳他的。“若恶人悔改,远离所犯的罪过,遵守我的法度,遵行我的法律和正义,必得生存,不至丧亡。他所行的一切邪恶必被遗忘;他必因所行的正义而得生存。我岂能喜欢恶人的丧亡?——吾主上主的段语——我岂不更喜欢他离开旧道而得生存?”(则18:21-24)雅威表达出了希望和鼓励以民悔改的急切心情:“以色列家族!我要按照个人的行为裁判你们——吾主上主的段语——你们应回心转意,离开你们的一切罪恶,避免它们再做你们犯罪的绊脚石。由你们身上抛弃一切得罪我的恶行吧!你们应改造一个新心,一种新的精神!以色列家族,为何你们偏要丧亡?因为我不喜欢任何人丧亡——吾主上主的段语——你们回心转意吧!你们必得生存!”(则 18:30-32)
先知厄则克耳为雅威的这些代言,无疑地,为神学开启了新的视野,让人明白每个人和天主之间的关系都是独特和个人性的,每个人都要在天主面前为各自的行为单独负责。然而,人不要为自我的犯罪担忧,只要愿意悔改,天主就会宽恕和接纳,天主一直期待和盼望着罪人和祂的重归于好。
5、《约伯传》是对人世间痛苦的双向解释——惩罚罪过,奖赏义人
尽管先知厄则克耳的这种对痛苦的解释为今天的我们具有一定的说法力,但对当时的以色列子民来说,他们还在被一些人世间痛苦的现象所困惑。他们在遭受了自我的亡国经验后,对善良无辜的人常常遭受痛苦和不幸,对没有信仰的恶人却常常事事如意,享乐奢华感到不解或困惑。为了合理解释这个问题,以色列圣经作者写下了《约伯传》,把两种对待痛苦的态度放在同一部书中加以阐明。一个就是传统的观点:义人约伯之所以遭受打击、痛苦和不幸,是天主的考验,也成为获得天主加倍恩赐的途径。另一个就是:遭受痛苦,必定是做错了事,得罪了天主。为此,才有了《约伯传》的出现。
6、痛苦是天主净化人灵的手段
然而,旧约中,对于痛苦的解释或理解,还不只限于以上这些或为了惩罚犯罪,或为了让义人获得赏报。古圣作者也把痛苦看作是天主净化人灵的手段,是天主对祂所爱的人的一种磨练和真爱的良苦用心。“天主,因为你曾考验了我们,像炼银子一般,也炼了我们。”(咏 66:10)人们也看到了痛苦存在的价值,它能使人变得坚强而洁净。“我儿,你前去服事上主时,应固守正义与敬畏,并应预备你的心承受试探。凡降到你身上的,你都要接受;在痛苦中,你要忍受;在各种困苦中,你要多多忍耐;因为金银应在火里锻炼,天主所喜悦的人,也应在谦卑的火炉中锻炼”(德 2:1,4-6)。为此,生命中的考验和试探也是天主对待祂所喜悦的人的一种方法,为人也是理所当然的好事。“人最好是自幼背负上主的重轭,默然独坐,因为是上主加于他的轭,他该把自己的口贴近尘埃,这样或者还有希望;向打他的人,送上面颊,饱受凌辱。因为上主决不会永远把人遗弃,纵使惩罚,他必按照自己丰厚的慈爱,而加以怜悯。”(哀 3:27-31)(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