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发布日期:2024-03-05   |    作者:天光编辑部

2023年版)

编者按: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大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主题教育中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性,号召社会各界坚持不懈开展主题教育。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宗教界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阐释工作,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天光编辑部特开辟专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的核心内容进行连载,敬请读者朋友们认真研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

(上接第3-4/总第585-586期)

       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领导干部要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争当改革促进派、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扭住关键、精准发力,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既要带领大家一起定好盘子、理清路子、开对方子,又要做到重要任务亲自部署、关键环节亲自把关、落实情况亲自督查,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不能高高在上、凌空蹈虚,不能只挂帅不出征。要健全正向激励体系,着力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把那些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

       68)遵循改革规律和特点,建立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改革落实机制,实现精确改革。要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出发点,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改革、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有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优先抓好落实。在精准谋划、精准实施上下足功夫,改革解决什么问题、什么时候推出、对制度建设有什么作用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掌握节奏和步骤,搞好统筹协调,使相关改革协同配套、整体推进,强化督促考核机制,建立健全改革举措实施效果评价体系。

       改革创新最大的活力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间。要尊重和发挥地方、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使改革更接地气。注重加强对改革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为顺利推进改革营造良好环境。

       6.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69)开放也是改革。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永远不会关上。”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过去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这是根据中国改革发展客观需要作出的自主选择,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发展。

       70)当今世界,开放融通是大势所趋,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经之路。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同时,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当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期的时候,全球经济“蛋糕”不容易做大,甚至变小了,效率和公平等矛盾就会更加突出,经济全球化就会遭遇更多不确定性。

       近年来,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孤立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但世界决不会退回到相互封闭、彼此分割的状态,开放合作仍然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依然是人心所向。大江奔腾向海,总会遇到逆流,但任何逆流都阻挡不了大江东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经济全球化大势,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里假装视而不见,或像堂吉诃德一样挥舞长矛加以抵制,都违背了历史规律。”我们决不能被逆风和回头浪所阻,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经风雨、见世面。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也不会变。

       71)新形势下,必须树立全球视野,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反对保护主义,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必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带来更加进步和繁荣的中国和世界。

      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保障

       1.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72)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把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好、贯彻好、落实好。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在废除旧法统的同时,积极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建设的成功经验,抓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后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走过一段弯路,付出了沉重代价。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总结经验和教训,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推动依法治国取得重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来推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顶层设计和重大部署,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九大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党的二十大强调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发挥,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

       7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当前,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要求越来越高,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长期性的制度保障,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