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习纲要
发布日期:2024-12-04 | 作者:天光编辑部(2023年版)
编者按: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大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主题教育中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性,号召社会各界坚持不懈开展主题教育。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宗教界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阐释工作,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天光编辑部特开辟专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的核心内容进行连载,敬请读者朋友们认真研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
(上接第22期/总第604期)
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再分配的调节力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规范民营医院发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168)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在保障和改善民生过程中,要格外关注困难群众,时刻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疾苦,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少做一些锦上添花、花上垒花的虚功,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
4.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69)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必须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70)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为党和国家事业源源不断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不管什么时候,我们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改。
(171)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才能使每个人的成长成才道路更加宽广。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努力让每个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国有着全世界最大的教育体系,要运行好、发展好这样庞大而复杂的教育事业,迫切需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广大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要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素养,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5.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172)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逐步实现社会治理结构的合理化、治理方式的科学化、治理过程的民主化,必将有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总体上看,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也要清醒看到,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社会阶层结构分化,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交往方式深刻改变,社会观念、社会心理、社会行为深刻变化。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积极化解社会矛盾,更好维护社会稳定。要坚持问题导向,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173)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坐标,确保社会治理过程人民参与、成效人民评判、成果人民共享。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善于运用法治、民主、协商的办法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矛盾。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加快建设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亲善友爱的社会心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