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老神父们的义德风采(11.30)
发布日期:2019-10-18 | 作者:天光网站■杨玛窦
神父来下会 教友信德增
今年8月28日因参加学习提前赶到南堂,有幸参加了一台弥撒。让我没想到的是主祭者是可敬的孙尚恩神父。到了学习地点集贤山庄,开幕式主席台就坐的,也有孙神父,我真是激动不已。午餐时孙神父和我们一起排队取菜打饭。我和孙神父坐在一个桌上就餐,敬问神父好,并问神父:“您还认识我吗?”神父端详了一会说:“很面熟但记不清你是哪个堂口的了。”孙神父的菜饭取的不少,吃的很香,我心里想:感谢天主,年近九十的孙神父还这么健康,真是教友之福啊!
对于老孙神父这一代的老神父,我最早认识的是老石神父(石玉琨),1984年刚刚改革开放,为了落实党的信仰自由政策,老石神父受傅铁山主教的委托,来后桑峪堂下会。当时随从来的有市宗教局的、市爱国会的,也有区民政局的一行十多个人。当时没有堂,是在日本鬼子烧了的圣堂旁边幸存的两间小更衣室里做弥撒。房子小,教友多,大多数教友都在院里参与弥撒。石神父住在我姐的一个小北屋,其他同来的干部们,住在我家北屋,我和妻子儿女同我姐挤在了东屋。每次给神父送水送饭,神父都十分客气,见面先向你问好,然后是谢谢。当时求弥撒、办告解的人很多,不光是后桑峪的教友,斋堂、子柱、黄岭西、张家铺的教友,听说神父到了后桑峪,都纷纷来后桑峪投亲靠友,满四规,神父可以说特别繁忙。从那以后,只要一到大瞻礼,神父就来后桑峪下会。因我四姐常住北京,神父一来下会,我姐的小屋就是神父的住所了。石神父把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召集起来,教弥撒各样礼节及拉丁文的唱经。因这些老人们解放以前都熟悉这些礼节和经文,所以很快就进入礼仪状态了。早上晚上都有弥撒,白天还要终傅,听告解,给青少年领洗,给教友们讲道理,神父送走一拨人,紧跟着就迎来另一拨人。有时给神父做的午饭,热了好几遍,神父也顾不上吃。甚至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神父见后桑峪的人都喝凉水,他也用瓢灌一通凉水,而后说,这儿的凉水不错,喝着有点甜,也不闹肚子。神父每次走,教友们都洒泪与神父告别。
自打老石神父到后桑峪下会以后,教友们就盼着有一座自己的教堂。当时市宗教局的郭处长随神父来过几次后桑峪。郭处长到军响乡与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谈宗教政策,及如何落实宗教政策的事宜,特别提到不要歧视信教群众。郭处长与石神父拜会了区、乡、村的各级领导,为真正实现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做了很多工作,结识了不少政府界的朋友。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地下教会的影响也来到了后桑峪村。传说:“南堂爱国会的神父们是假神父,都娶了老婆,有了孩子。不要在这些假神父面前办告解,不领他们送的圣体。“有不少教友也产生了怀疑。石神父对此也有些察觉,有的教友也反映了这些问题。神父在弥撒讲道当中说:“至于外人说什么,那是无关紧要的,不管真假,都过不了天主这一关。我们都是天主的儿女,我们信仰和恭敬的是全美、全善、全能的天主。神父只是众教友的领头羊,是为教友的信仰生活服务的。不要疑惑神父的真与假,因为只有因你的信德才会成就自己。至于我本人我不为自己辩解什么,我的功与过只有天主知道、我知道就可以了。我可以保证这一点,我所做的一切圣事都是有效的。”过了几天教友们醒悟过来说:不用听河北省的一些胡说八道。我觉得石神父才是真正的好神父。河北省的讲道指名道姓的说傅铁山怎么不好,石玉琨如何不好,孙尚恩如何不好,总而言之北京教区所有的神父没有好人了。你看人家石神父,没有说任何人不好,也没有说自己有多好,而是让教友们全心依靠天主,不要随意判断人,而免受天主的判断,这才是神父应持有的德行。
因着后桑峪的教友们这一交流。地下教会的影响就这样不攻自破了。在以后的时间里,地下教会的一些主张和思想不断影响后桑峪的教友们,但因圣母的保护,天主圣神的启示,以及老神父的善表,终没有成了气候,反而更坚定了后桑峪教友的信念。我记得是1998年傅铁山主教第一次到后桑峪时,几百名教友夹道迎接,把主教围起来亲权,确保了后桑峪堂区教友信仰的纯洁性。
难忘见面会 齐心建教堂
我记得好像是1985年的冬天,石神父和市宗教局的郭处长召开了一次教友骨干会议。郭处长讲话时这样说:后桑峪的教友淳朴可爱,民风也好,在斋堂地区有大名望。你们现在应考虑两个问题:其一是,要考虑勤劳致富。现在改革开放了,准许有能力有本事的人,经自己的劳动,生活富裕起来。其二是,你们要团结一致,善度好你们的信仰生活。教堂被日本鬼子烧掉了,你们要设法把圣堂重新盖起来,真正过好你们的信仰生活。在这方面党和政府会帮助你们的。
因为这会是在我家开的,所以神父说的话,郭处长说的话我就在现场。于是我考虑再三,组成了一个建堂小组,具体操作建堂的事宜。最好的人选还是退休教友,他们有知识、有时间也有能力办成建堂的工作。于是我找了两位退休教友和一位有手扶拖拉机的热心教友三个人,经过交谈成立了建堂小组。由一名既懂建筑又有手艺的担任组长一职,而另一位负责财务,年轻人负责一些具体事务,特别是动力气找人的活儿,要年轻人多跑一跑。
建堂小组成立之后,首要的是同主教神父们接触,听取他们的意思。于是有一天中午,建堂小组的组长找到我,商量着下午就去南堂找主教和神父们谈建堂的事宜,大家说,如果谈妥后,教友们就可以集资,做前期工作,只有咱们动起来了,教区和政府部门再支持咱们一把,才有望把圣堂盖起来。这样我们一行4人下午便乘车赴南堂。
在那个时候,不但没有手机,连座机只有大队(村委)乡里才有。没有事先联系,我们就直奔南堂。到了南堂,先找石玉琨神父,说明来意,神父先安排我们住处。吃完饭就晚上九点多了,傅主教、孙神父已睡下。我们请求晚上能见主教,第二天一早好返回后桑峪。无奈石神父只好敲主教与孙神父的门。
我们一进主教的卧室,有石神父和孙神父,主教热情的握住每个人的手问好,我们也向主教问好。建堂小组的两位都是我的表哥,他们都比我大十多岁,他们都知道见了主教要跪下亲权,我却不知道。于是二表哥拉我跪下,亲了权,坐定之后,主教说:“到了这里就到了家了”,石神父和孙神父把热茶递到我们每个人手里。主教说:“你们自发的组成建堂小组,积极筹办建堂事宜,这太好了,这是天主的圣意,促使我们教会的事业兴旺发达。你们把想法说出来咱们共同探讨努力。”
我们说了教友们对建堂的强烈愿望,及我们的想法和步骤之后,主教、神父们都比较肯定。主教说:“建堂一事是个大事,要后桑峪堂和教区共同努力。后桑峪教友都比较穷,靠教友集资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你们积极的筹办,我也积极的筹办,争取尽快解决问题。”
孙神父讲:好事多磨,你们一是要保持团结一致,二是要同村里、乡政府和区民政搞好关系,为建堂铺平道路。没有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我们什么都干不成。
老石神父嘱咐说:“我们建堂,就是为了恭敬天主,朝拜天主。我们离天主近了,魔鬼自然要生气,要扰乱我们心绪,使之自身不和闹矛盾。你们各自要谦逊,相互欣赏,相互包容与谅解,有事共同协商,千万要注意团结。”
会面分别时,我们求主教和两位神父降福。离开主教卧室后,内心带着一种甜蜜,一种激情,一种为教会做事的干劲。感受到了主教神父与我们普通教友心境的高度融合。
尽管在建堂、修圣母山、盖若瑟院的工作中有这样和那样的困难,但是从教区主教,到本堂神父,再到广大教友,是一种三角支撑共立的一个总体,才使得教会有长足的发展。教会的牧灵福传事业是神职与教友大众共同的核心利益,民主办教,推动教会事业的发展,是唯一的出路。我多么希望我们如今的青年神父们,把老神父们的高德风采接过来,全力推动民主办教的历程,使教会牧灵福传事业真正走向正轨,使天主的真善美,显现于人间。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否则,天主要同我们要的时候,我们什么都拿不出来,那么又怎么进老家(天乡)的大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