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耶稣于圣殿/献主节(庆日)
发布日期:2019-10-23 | 作者:天光网站1.节日不同的名称
随着时代演变,以及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献主节有了许多不同的名称,这些名称突显了该节日内涵的丰富性。
这个庆节的一个流行名称是“蜡烛节”,来自于英语中的candlemaesse意为“用蜡烛庆祝的弥撒”。因此礼仪有祝圣蜡烛和烛光游行礼节。这个节日之所以称为“光明节”是因为西默盎宣告耶稣为“异邦的光明”。所以,这个名称也能引发人们对圣诞节的联想(蜡烛节、圣诞节) ,而且这两个节日也确实有密切关系。不论在何种语境下都给了2 月2 日的节日庆祝一个表达:“光明”。由于礼仪运动的巨大影响,这类名字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献耶稣于圣殿”这一正式名称。
Hypapante 是东方教会给这个庆日起的名字。这是个希腊语单词,意思是“会面、遇见”。这个名字强调的是耶稣与西默盎、亚纳之间的会面。这两个人代表了那些长久渴望默西亚和以色列的拯救者的心声。由于圣神的感动,西默盎认出耶稣是异邦的光明、以色列子民的光荣。
“献耶稣于圣殿”是1969 年的《罗马年历》给予这个节日的正式名称,该名称揭示出礼仪庆祝的中心,即耶稣出生40 天之后,被带到耶路撒冷圣殿“献给天主”(路2:23),意思是被圣化。这个名字本身,说明了此节日是主的庆节。
“圣母取洁”这个名字,源自主历第9-10世纪期间,是该庆节在1969 年之前的正式名称。这个名字来源于《肋未纪》13:1-8的记述,其中提到生产后的妇女是不洁的,因此需要取洁,这个取洁礼要在圣殿的礼仪中完成。这个名字其实把重心从孩子移到了母亲那里,从耶稣转到了玛利亚。梵二之后的礼仪改革纠正了这一点,原因是:“这个庆节的名称改为献耶稣于圣殿,这样我们才能更清楚地知道这是主的庆节” (《罗马年历》的变更)。
2 月2 日这一天的庆节,还有很多其它的名字,不过并末广为人知。古老的资料和礼仪本中可以找到如下名称:“主显节后第40 天”、“主进圣殿庆日”、“圣西默盎庆日”通过这些名字,我们可以看到给这个庆日的内涵作了一个总结。这是圣诞节后的第40天,是耶稣被带到圣殿献于天主的日子(献耶稣于圣殿),其父母的这一举动完成了天主的法律,且让玛利亚得到了“洁净”(圣母取洁日)。这也是与西默盎的难忘会面日,他得到启示,知道这个孩子是世界的光明,这也是为什么在当天的礼仪庆祝中,点燃许多蜡烛(蜡烛节)。
2.烛光礼的象征意义
献耶稣于圣殿的庆祝的中心是耶稣,因此在礼仪中有“烛光礼”。借着解释烛光的象征意义,来默想耶稣基督是光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素材。
光,首先能驱逐黑暗,借着光我们才找到路、才能在黑暗中不致于迷失方向;光,还给予安全感,尤其是在还没有电或者经常停电的地方,人们能够很容易经验到光,是多么伟大的礼物和恩惠,以及它是如何地让人感到安全和舒适。这些也是耶稣基督对所有跟随祂的人给予祝福和许诺。祂驱散了罪过和邪恶的黑暗,指出了走向完满和福乐的路,祂使我们感到安全和放松。
光,蜡烛之光,也散发温暖。它使我们不至于流落在寒冷中,而是让我们有回家的感觉。这也是耶稣基督在信者的生命中所给予的:祂的仁慈,祂的友善,祂对我们人性的理解,都是福音中所描述的耶稣的特征。以“在旅途中”为主题的感恩经第四式“耶稣到处施恩行善”的颂谢词,用很恰当的语言总结了这一点:“你派遣圣子耶稣基督降来人间,作我们的主和救赎者。祂常怜悯弱小和贫困的人、罪人和病患。祂又关爱受压迫和遭难者,祂以言、以行向世界启示你是人类的慈父,眷顾你所有的子女。”因此,耶稣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用祂的温暖给予每一个人关怀,接纳所有的跟随祂的人。
烛光还表明了耶稣很特别的一面:自我消耗的光,它“吃”了蜡烛上的蜡,直到消耗殆尽。基督的整个生命也是自我消耗的过程:祂到处行善、讲道、帮助人、安慰人。祂自我消耗的爱最高峰其表现方式是祂在十字架上的死亡:“完成了”(若19:30),拉丁语consummatum,也可以自由地翻译成为“我被耗尽了”。烛光最恰当的象征就是耶稣基督,同时也很好地说明了祂的使命,以及祂在信徒生命中的重要性。我们经常看见这个象征,却没有意识到它带给我们的美妙讯息。献耶稣于圣殿的庆日,象征耶稣是光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也应验了西默盎预言这孩子将成为异邦之光明的意义。(节选自《教会礼仪年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