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望著作的信仰观
发布日期:2019-10-23 | 作者:天光网站《若》所谈的信仰,与对观福音所谈的信仰是同一个信仰。他们所记载的是同一件事:因着信仰,一群门徒聚集在耶稣身边;也因着信仰耶稣的前躯若翰向人们宣讲悔改的洗礼,准备人心,接受耶稣的言语,听祂的声音。他们也都借着伯多禄的口宣信:“主,唯你有永生的话,我们去投奔谁呢:我们相信,而且已知道你是天主的圣者。”四部福音也都忠实记录了:耶稣的苦难考验了门徒的信仰,而耶稣的复活,却是门徒我们信仰成熟决定性的经验,这也是一切基督徒信仰上,决定性的因素。这是四福音记载的,共同的信仰内涵,但是,在信仰的表达上,若望福音比起对观福音可以说是一部“信仰的福音”。
信仰的福音
在对观福音中,记载的是耶稣在祂的历史时空中,呈现在世人面前的种种。但是,《若》却集中在耶稣天主性的光荣方面上。也就是说,教会在信仰中,再度面对这位降生成人的天主子时,人的理性、意志可以毫无用处,唯有信仰才能使人接受这个奥秘,所以,若望福音是对降生成人的“圣言”的表达:“于是,圣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们中间;我们见了他的光荣,正如父独生者的光荣,满溢恩宠和真理。因为法律是藉梅瑟传授的,恩宠和真理却是由耶稣基督而来的。
从来没有人见过天主,只有那在父怀里的独生者,身为天主的,他给我们详述了。(1:14-18)
《若》也非常清楚地表明,信仰天主和信仰耶稣是同一回事,因为耶稣和父原是一体的。在《若》中耶稣向父祈祷说:“我将你赐给我的光荣赐给了他们,为叫他们合而为一,就如我们原为一体一样。”(17:22)
既然人面对降生成人的天主子时,理性、意志毫无用后,那人怎么能认识祂的光荣呢?《若》表达出我们信仰的对象是无从解释、无从探究的,不是借着看、摸就能认识的,但是人可以借着看得到可探求的记号、象征,接触那看不见的奥理,也就是耶稣基督所启示的,天主本身的光荣的奥秘,就像在加纳婚宴中“水变酒”的奇迹所展现的结果:“耶稣在加里肋亚加纳行了第一个神迹,显示了他的光荣,门徒们也信从了他。”(2:11)
人可以借奇迹来认识天主,这就是《若》记述中的奇迹所要表达的。比如在第9章中叙述耶稣治好胎生的瞎子:“耶稣前行时,看见了一个生来瞎眼的人。他的门徒就问他说:‘辣彼,谁犯了罪?是他,还是他的父母,竟使他生来瞎眼呢?’耶稣答复说:‘不是他犯了罪,也不是他的父母,而是为叫天主的工作在他身上显扬出来。’”(1-3)
因此,在《若》里奇迹的重点并不在于事情本身出乎寻常,不要捉摸或难以解释,而是人们在这些“出乎常理”的事件里,体验到天主的光荣和临在,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只有信仰,才可以使人不会只停留在有限以及可见的事物表面,反而能借这些可见的事物,向那不见的事实开放,并与天主建立关系,改变人整个存在的立足点。正如《若》1:11-13节说的:“他来到了自己的领域,自己的人却没有接受他。但是,凡接受他的,他给他们,即给那些信他名字的人权能,好成为天主的子女。他们不是由血气,也不是由肉欲,也不是由男欲,而是由天主生的。”
由此可见,在《若》中无论是耶稣的言论,或所行的奇迹,重点都是在显示祂天主性的光荣,人要接受祂,就必须相信祂,所以,《若》是一部信仰的福音。
信仰的现实意义
若望也很强调信仰的现实意义,也就是说,有信德的人不须等待将来,在今世的生活中就已开始分享复活的生命,生活在光明中,享有永生,只不过是目前还没有达到圆满而已,如《若》记述耶稣对玛尔大说的:“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信从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着;凡活着而信从我的人,必永远不死。”(11:25-26)
对那些不相信,没有信德的人,他们现在已经受到审判,已生活在黑暗死亡之中了。关于这一点《若》第3章清楚地说:“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丧亡,反而获得永生, 因为天主没有派遣子到世界上来审判世界,而是为叫世界藉着他而获救。那信从他的,不受审判;那不信的,已受了审判,因为他没有信从天主独生子的名字。”(16-18)
所以,审判在现世就已开始,不用等到将来,审判也不是由天主来的,而是人自己给自己做的判决,而且是在此现在已经实现了。这一个审判不只牵涉到生命、死亡,也涉及到真理、邪恶,而且审判的后果也和道德有关:“审判就在于此:光明来到了世界,世人却爱黑暗甚于光明,因为他们的行为是邪恶的。的确,凡作恶的,都憎恶光明,也不来接近光明,怕自己的行为彰显出来;然而履行真理的,却来接近光明,为显示出他的行为是在天主内完成的。”(19-21)
一个人不接纳耶稣,是因为自己的行为不好,害怕接受光明。按若望在这里说的,一个人在“信”与“不信”之间做出抉择,与他自己的道德素养有关。如果是邪恶的,必爱黑暗超过光明,所以无法接受信仰,结果是自己审判自己,他自己的行为审判了他,使他陷入死亡的情境。
信仰使人成为天主的子女
前面提过,《若》被称为信仰的福音,其中的一个因素是:作者愿意读者能分享到他自己在信仰上的特殊经验,此特殊经验就是因为相信耶稣基督是天主子,降生成人的圣言,而成为天主的子女。所以,《若》中除了与对观福音一样,强调耶稣基督是唯一的救援,宣讲福音是为了使人因信仰而得救恩外,更强调因信仰使我们成为天主的子女这层意义,在《若一》作者喜乐地说:“我们把原与父同在,且已显示给我们的永远的生命,传报给你们,为使你们也同我们相通;原来我们是同父和他的子耶稣基督相通的我们给你们写这些事,是为叫我们的喜乐得以圆满。”(1-4)
而且,在《若》一开始,作者就说:“普照每人的真光,正在进入这世界;他已在世界上;世界原是藉他造成的;但世界却不认识他。他来到了自己的领域,自己的人却没有接受他。但是,凡接受他的,他给他们,即给那些信他名字的人权能,好成为天主的子女。”(1:9-12)
信仰——彼此相爱的动力
由此可见,当我们接受耶稣基督为天主子时,祂的父也就是我们的父,这种父子关系,也会成为我们彼此相爱的原动力,也是我们守诫命的动机。换句话说,信仰教人认出天主对人的爱。这种爱在《若一》中处处可见,如5:1-4节说:“凡信耶稣为默西亚的,是由天主所生的;凡爱生他之父的,也必爱那由他所生的。几时我们爱天主,又遵行他的诫命,由此知道我们真爱天主的子女。原来爱天主,就是遵行他的诫命,而他的诫命并不沉重, 因为凡是由天主所生的,必得胜世界;得胜世界的胜利武器,就是我们的信德。”在4:15-16节也说“谁若明认耶稣是天主子,天主就存在他内,他也存在天主内。我们认识了,且相信了天主对我们所怀的爱。天主是爱,那存留在爱内的,就存留在天主内,天主也存留在他内。”
《默》中的信仰观
最后,看另一部若望著作——《默示录》中的信仰观。从信仰论来看,《默》可以说是为基督徒整个信仰生活作一总结。原来这部书是展望未来而写的,劝告信友要有圣者的坚忍和忠信,双目常注视着救援者耶稣基督,因为耶稣曾说过:“你们要为我的名字,教众人所恼恨,唯独坚持到底的才可得救。”
坚持信仰的结果是什么“圣徒的恒心,就是在遵守天主的诫命,坚持对耶稣的信德。以后,我听见有声音从天上说:你写下:‘从今而后,凡在主内死去的,是有福的!’的确,圣神说,让他们劳苦之后安息罢,因为他们的功行常随着他们。”(14:12-13)
这种至死不渝的忠贞,是来自对经历了死亡而后复活的耶稣的信仰,是祂支持我们的信仰:“我曾死过,可是,看,我如今却活着,一直到万世万代。”(1:18)
因为基督已经得到最后的胜利,因此,只有祂的王国是所向无敌的。而且,基督胜利的事实,在我们今世的生活已经开始了,在最后的日子要得到圆满。任何力量都不能胜过基督,只有相信祂,才有真正的救援。(摘自《神学丛书·信仰论》上海光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