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实传播爱和福音——访南堂义工团体主要负责人
发布日期:2019-10-24 | 作者:天光网站■刘源
编者按:南堂义工团体成立于2011年,在天主的指引下,经过数年的发展,团体现在已经成为了宣武门南堂乃至北京市天主教的一块重要的社会慈善阵地。本着“用行实传递爱,传播福音”的宗旨,南堂义工团体的神长教友依靠天主,全情投入,集思广益,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推动团体从小到大,一步步向前迈进。逐步开拓出衣物捐赠、捐资助学、图书捐赠、老年关爱等四大固定项目。在帮助了教内外众多陷于困境之人的同时,让全社会看到了天主教的慈悲与仁爱,看到了基督徒荣主益人,服务人群的芳表,以实际行动播撒圣爱,感动众人,传播基督的福音。近日,记者采访了南堂义工团体的几位主要负责人,听他们讲一讲团体发展的历程和对未来的规划,与他们一同分享作光作盐的喜乐和用行实传播福音的成果。
团体发展开头难,依靠天主得指引
南堂义工团体现任负责人刘保禄告诉记者,团体最初成立于2011年,由李晓东教友倡议发起。首任指导司铎是时任南堂副本堂的孙宇辉神父。团体刚刚成立时,主要是以对敬老院、孤儿院等的慰问作为主要活动内容。2012年9月,团体计划运作一个长期固定的服务项目,希望将之打造成南堂义工团体的品牌项目。于是现在在南堂颇具影响力的衣物捐赠项目就此启动了。
刘保禄教友坦言,很多事情只有在真正做起来之后才会发现其实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开始他和几位义工在主日弥撒后在堂院里发小纸条,号召教友们把八成新以上的衣物洗干净叠好送来,以便打包整理之后捐给边远贫困地区。衣服收上来之后他才发现,成堆的衣物在每月送给物流之前需要找地方储存,而堂区并没有合适的固定房间给他存放衣物。把衣物送到物流集散地需要车辆,堂里也只能找到一辆老旧爱趴窝的金杯车,每次用它都得向天主祈祷别半路出问题。到了物流中心,运费又成了问题。开始刘保禄教友与孙宇辉神父、义工团体的第二任负责人蒋大海教友商量,三人各出一千元钱成立运费基金。可是第一次由于没有经验,找邮局托运价格异常昂贵,一次就将基金的启动资金花去了一半,把刘教友心疼得难以入眠。他心急如焚:如果物流成本一直这么高,衣物捐赠怕是没法继续做下去了……
面对这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南堂义工团体的神长教友们没有退缩,他们凭着坚定的信德,坚信自己做的是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众人的慈善事业,是耶稣基督教导他们去做的。就算困难如汪洋大海横亘于前,只要依靠天主,虔心祈祷,再加上南堂神父、修女和众多教友的支持,一定可以在上主的恩佑下顺利克服困难,把事情做成。“依靠天主而过海的人,必能安然渡过,因为一切的事,都是依照他的号令而措施的。”(德43:28)
天主立刻对大家的祈祷做出了回应。发愁没有车,天主就启示众人:成立一个爱心车队,招募开货运车的教友,不但可以把衣物送到物流集散地,还可以到捐赠者的家中去收集衣物,顺带解决了有人想捐衣服却没法把大量的衣物送到教堂的难题,提高了捐献的积极性。爱心车队筹建时期,刘保禄教友正想着最好能够招募到专业干物流的教友来承运,天主就把最合适的人选送到了义工们的面前。发愁运费太贵,众人外出一打听,天主就派人告知新发地物流中心的运费最划算,一袋的衣物只需要几十元钱就搞定。有一次义工们正发愁运费基金有些青黄不接,天主就马上派来一对正在慕道班学习的夫妇送来一万元钱,解了燃眉之急……
教会慈善受认可,爱心福传显效果
事情就这样成了。如今,衣物捐赠活动在南堂发展得风生水起。现在负责这个项目的两位年轻教友王松磊和秦义坤笑着向记者介绍,前来捐赠衣物的人越来越多,每两个星期就能够收集到三四千件衣服。不光是教友,很多社会上的单位和个人,周边的社区、学校都知道通过宣武门教堂可以捐衣物奉献爱心。大家信任天主教会这个平台,相信教堂一定会把衣物送到真正有需要的人手中。
偶尔有人向义工询问,要把这些衣服捐给谁。义工们就会详细地给他介绍,如何利用教会的天然优势,通过外地教会的神父修女找到贫困地区,再将衣物直接寄到神父手中,由神父修女直接发放到户并及时反馈信息,保证大家奉献的爱心能够准确传递给确实贫困的人。截至目前,得到衣物捐赠项目帮助的贫困地区已涉及广西、甘肃、云南、内蒙古等17个省、自治区的50多个市县。
抱着对天主教会致力于社会慈善事业的赞赏和认同,很多人不但把捐献的衣物送到教堂,还亲自带着孩子一同到教堂来做志愿者,义工队伍由此不断壮大。一些中小学校也把南堂作为教育实践基地。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做人要怀有一颗爱心的生动教育课。更有诸多前来捐献衣物的人因义工团体的善举受到感染,对天主教信仰产生好感,进而参加慕道班领洗入教,又将信仰传递给家人朋友的事例被传为佳话。
应该说,南堂是首都天主教对外展示自身的一个重要窗口。而南堂义工团体则借助衣物捐赠这一品牌慈善项目,有力地协助堂区和教区扩大了教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社会慈善已逐渐成为北京市天主教的一张闪亮名片。
慈善项目一变四,翘首期盼后来人
在衣物捐赠项目蓬勃发展的同时,南堂义工团体将目光转向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体,进一步扩大奉献爱心的版图。逐步将长期固定项目的数量从一个发展到四个。陆续启动了捐资助学、图书捐赠、老年关爱等三个新项目。
老年关爱项目现在主要面向在北京地区居住的孤寡老人,以灵性关爱、陪伴为主。负责教友丁宏彬、李俊涛向记者讲起最近刚刚送走的一位吴阿姨的事例。这位孤寡老人感到严重的身体不适,幸而丁教友时常上门去探望,听到老人的诉说后立刻将她送到了医院。诊断发现老人患尿毒症,已经时日不多。两位教友多次锲而不舍地与老人所在社区沟通,终于赢得了社区居委会的信任和赞许。社区的负责同志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受到天主教义工善举的感动,连夜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从民政部门那里为老人争取到生前身后的一切费用。在老人生命的最后半个月当中,南堂义工轮流到医院陪护,让老人在温暖中走完余生。老人去世后,义工团体现任指导司铎韩斌国神父为老人主持了遗体告别仪式,由义工苏嘉铭带着老人的骨灰回到家乡安葬。直到现在,义工们的办公室里还存放着老人的遗像,他们告诉记者,对待每一位孤寡老人都将像自己的亲人一样,陪伴余生,逝后缅怀。
捐资助学项目的负责人鲁学睿教友告诉记者,在天主圣神的感召下,天爱助学基金于2014年5月31日在南堂成立。截至2016年12月总共资助了云南、四川、山西、海南、内蒙古、吉林、甘肃、湖南等8个省、自治区18个市县的3746名贫困学生共计60余万元。在新的一年里,捐资助学项目将另辟蹊径,采用一对一精准助学模式,为有意资助者和贫困学生牵线搭桥。
图书捐赠由刘超教友负责,项目致力于将智慧传递给那些没有条件阅读书籍的人,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自2015年项目启动以来,已用获捐的图书在全国各地的教堂建立图书室9座。负责的教友告诉记者,尽管募捐到了一些书籍,但是目前所需图书的缺口仍然较大,南堂义工团体将于3月18-19日组织捐书节活动大力募捐。也希望借《天光报》的平台向广大读者发出倡议:请大家尽力奉献自己的爱心,尽量捐赠更多的书籍或旧电脑。还有很多贫困地区的人们盼书若渴。您的一份关爱,可能会成为彻底改变他们人生的金钥匙。
在采访的最后,刘保禄教友向记者介绍了南堂义工团体能够保持蓬勃发展的一个“秘诀”,那就是团体在资金管理方面的优良制度。团体募集的所有资金都由神父、修女专门管理,义工不与钱进行任何接触。这样就从根本上杜绝了团体因为财务而出现问题的可能,保证了廉洁透明,专款专用。
南堂义工团体的负责教友们希望这样的小经验能够为其它同样致力于社会慈善事业的组织提供借鉴。也希望教会的义工组织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加发展。展望美好的未来,以慈善义工团体为结点,全国的主内兄弟姊妹可以互相联结,互通有无,合作共进。共同织起一张承行主旨的慈善大网,让仁爱之花处处开遍,让基督的福音广扬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