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半生心血服务教会 成就“天爱”三十载风华——访北京市天主教一区两会老常委、北京教区“天爱合唱团”创办人邓绍曦教友
发布日期:2019-10-24   |    作者:天光网站

■刘源

  编者按:邓绍曦教友,圣名鲍思高。生于世代教友家庭。祖父曾经是西什库北堂的老会长。他自小在圣母会开办的学校上学,接受那里的修士在圣乐方面的启蒙与指导。在教会学校多年的熏陶下,他对圣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收获了良好的音乐素养,与圣乐结下了终身的不解之缘。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傅铁山主教的力主下,邓绍曦教友进入北京市天主教爱国会工作。在北京市天主教一区两会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他曾任爱国会秘书长、副主席,教区社会服务办公室主任,教务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为北京市天主教的发展呕心沥血,全心奉献。

  来到教会之后不久,他与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身为著名指挥家的妻子一道,于1986年组建了“天爱合唱团”。

  值此“天爱合唱团”成立三十周年的重要日子里,记者采访了邓绍曦教友,请他谈一谈“天爱”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在邓老平和睿智的言谈话语中,细探他与妻子为了教会圣乐事业的发展,如何付出数不尽的勤劳汗水,历经道不完的困苦艰辛,才终于收获了今日的“天爱”——天主降下的爱的果实。

  邓绍曦教友(右)、朱有臻教友(左)在张权教授(中)家商议组建“天爱合唱团”相关事宜

  自幼圣乐情深埋,全心奉献为教会

  聊起最初与圣乐的结缘,邓绍曦教友回忆起了童年那段幸福的时光。从小就在教会大家庭中成长,让年幼的他得以早早徜徉在信仰的欢乐海洋之中。5岁半起就在王基志神父的弥撒中辅祭,因着“愿恩宠与平安,因认识天主和我们的主耶稣,丰富地赐予你们。”(伯后1:2)邓绍曦教友由此幸运地得到了信德与圣乐双方面的启迪。

  小学时,他就读于圣母会开办的盛新小学(今西什库小学),在那里,修士们对圣乐培育的重视为邓绍曦教友的音乐启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还因出众的嗓音条件成为了学校童声唱诗班的四位小领唱之一。那时候,从大瞻礼到大黑弥撒、婚配弥撒等等,重要的场合都少不了孩子们甜美纯净的咏唱之声。几年来不间断的圣乐歌咏经历,使圣乐的种子在他的灵魂深处渐渐生根发芽。

  时光飞逝,长大成才的邓绍曦教友选择将从医作为自己终身的志愿。他考取了山西医大,大学毕业后通过努力成为了一名外科主治医师。然而天主并未让他从此与圣乐绝缘,仍在他身上以奇妙的方式继续着祂的工程。邓绍曦教友娶了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毕业的著名指挥家朱有臻教友为妻,圣名则济利亚的朱有臻教友就像天主为他派来的一位天使,重新将他的人生与圣乐连接起来,在二十余年的职业医师生涯中,从此邓教友的家中一刻不停地萦绕在美妙的音乐声中。

  1985年,北京天主教会百废待兴,广大神长教友的宗教生活亟待恢复。在这样的情况下,傅铁山主教想方设法调集精兵强将,希望能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教堂的工作,让神长教友早日回归天主的圣殿。邓绍曦教友肩负着傅主教殷切的期望,被调到北京市天主教爱国会工作。回到教会工作,使邓教友倍感亲切与熟悉,同时一种神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油然而生。正如经上所言:“你们无论作什么,都要从心里去作,如同是为主,而不是为人。”(哥3:23)

  自那时起,他在教会工作直到退休,将全部身心奉献给教会。在协助主教、主席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邓绍曦教友对圣乐的热爱再次如烈火般熊熊燃烧起来,凭着这股热情,他在主教的支持下、在妻子与众人的帮助下创建了“天爱合唱团”,并倾注了三十年的心血,将“天爱”打造成为享誉中外的教会圣乐“品牌”。

  创建“天爱”展胸怀,屡获佳绩美名传

  “天爱合唱团”成立于1986年6月6日。是北京市天主教一区两会主办的面向教会内外的业余合唱团体。她的宗旨是:不断提高合唱艺术水平,通过合唱美化心灵,丰富人生,赞美天主。为教会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际民间友好交往服务。

  著名音乐教育家、女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张权教友为“天爱合唱团”的建立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担任合唱团首任名誉团长。1993年张权教友安息主怀。此时,一直对“天爱合唱团”的发展关爱有加的傅铁山主教欣然接受“天爱”邀请,成为“天爱”的第二任名誉团长。2007年,傅铁山主教安息主怀。李山主教继承傅主教的志愿,成为“天爱合唱团”的第三任,即现任名誉团长。

  “天爱合唱团”成立三十年来,认真坚持排练,成功地演出了140场音乐会,听众达十余万人。在国内外获得赞誉,教内外获得好评,为教会服务社会,融入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2年,“天爱合唱团”应文化部的要求,参加在韩国釜山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奥林匹克合唱比赛,获得艺术组银奖和宗教作品铜奖。在世界级别的合唱大赛上为祖国争得了荣誉;1990年,“天爱”在中国举办的第一次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北京亚运会闭幕式上献唱,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重新树立形象提供了助力;1993年,“天爱”出访香港、澳门公演五场,为增进港澳与内地人民的情感联系做出了贡献;2005年,为了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五周年,“天爱”再次出访澳门演出,获得好评。此外,“天爱合唱团”还积极投身于中外民间音乐交流,先后与美国、德国、瑞士、奥地利、日本、南非、我国台湾地区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专业团体进行交流合作演出,为促进国家外交事业的发展,增进中国与世界人民的友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天爱合唱团”心系祖国,在庆祝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40周年,以及慰问全国政协委员的演出中,都能够看到“天爱”积极献唱的活跃身影。“天爱”注重服务社会,曾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录制14首圣诞歌曲,向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播放;面向社会举办专场圣诞音乐会,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兼顾牧灵福传。“天爱”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曾参加我国首届残疾日义演,并多次为麻风病人募捐义演。

  “天爱合唱团”成立初期,正值中国天主教会刚刚恢复的特殊历史时期。在那个时期,北京教区暂时无法满足英文弥撒唱经的需求。面对这样的情况,“天爱”毅然肩负起服务教会的重任。配合教区完成在英文弥撒中唱经的任务,有力地保证了北京教区英文弥撒的正常进行。三十年的岁月里,每逢中国天主教换届会、爱国会纪念日,北京教区重大瞻礼、重要活动,也常常可以看到“天爱”以歌声赞美天主的动人场面。

  “天爱合唱团”的建立,是使首都天主教会参与社会服务的重要举措。邓绍曦教友根据当时北京天主教会的情况,结合自己与妻子都是教友,愿意为教会奉献自己的全部精力与能力,妻子又是资深音乐指挥等优势,通过组建文艺团体的形式,一方面促进了教会牧灵福传,一方面为首都宗教文化事业做出了自身的贡献。“天爱合唱团”作为成立最早的首都宗教文艺团体,虽然在宗旨中注明性质为业余团体,但是她以高超的专业水准,在与全世界多个高水平音乐团体的合作当中得到了充分的认可,为对外展示中国天主教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国家间的交流交往提供了一条理想的渠道。

  代表中国参加2002年釜山奥林匹克合唱大赛

  呕心沥血三十载,心念传承谋未来

  邓绍曦教友作为“天爱合唱团”的创办人,以身作则,三十年来牺牲了自己几乎全部的业余时间,把大量的心血倾注到合唱团的发展当中,将社会上爱好音乐,乐于奉献且具备相关专长的爱心人士聚集到一起,组成由教会的神职人员、修女和教友与社会人士共同参与的音乐团体。人的一生能有几个三十年?三十年的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何其宝贵?邓绍曦教友和妻子朱有臻教友却毫不吝惜,把生命中最为辉煌灿烂的年华都奉献给了教会的文化事业。

  “天爱合唱团”在国际交往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和出类拔萃的专业水准,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为树立天主教会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十年时光荏苒,尽管邓绍曦教友夫妇韶华渐逝,被无情的岁月拖入了年迈多病的泥潭,但是他们仍然不顾身体的变化,一如既往地关怀“天爱”,日复一日地领导组织排练演出,为合唱团的未来发展夜不能寐,如同关爱自己一手栽培长大的亲生子一般。

  邓绍曦教友坦言,自己和爱人一天天年迈了,但是“天爱合唱团”的薪火必须要传承下去。为了“天爱”未来的发展,他正在大力培养后备人才,并从中物色合适的接班人。要选择能够真心实意地对待事业,对教会的事务任劳任怨,并且在业务上足够精熟的人带领“天爱”继续走下去。尽管合唱团现在具备一定的水准,但是他希望后来者能够打破陈规,争取把“天爱合唱团”带向新的高度。这样,才能不辜负主教、前辈们的亲切关怀,把教会的这一“品牌”打造得更加亮眼。为北京市天主教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天爱合唱团”成立15周年,傅铁山主教(二排左五)前来祝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