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天主的人是有福的——访北堂教友许国樑
发布日期:2019-10-24 | 作者:天光网站■刘源
编者按:许国樑教友,圣名多默。出身于老教友家庭的他,自幼跟随家长进堂参与弥撒,在北京教区老一辈神长教友的言传身教之下慢慢长大。年少时所接受的良好信仰熏陶,培养出了许教友作为一名基督徒虔心祈祷,甘于奉献的善表。许国樑教友的人生并不能算是一帆风顺,病痛长年折磨着他的身体。但是,天主在给予祂的子女苦难作为考验的同时,恰恰也赋予了他们依靠天主,光荣天主的使命。正如经上所言:“在世界上你们要受苦难;然而你们放心,我已战胜了世界。”(参见若16:33)。身体的伤痛丝毫没有阻碍许教友无怨无悔地奉献堂区、大力福传,反而使他的身影更显光辉。近日,记者采访了他。
信仰虔诚,依靠天主善度苦厄
心肌梗塞,似乎是一种很难发生在年轻人身上的恶性疾病,然而对于时年33岁的许国樑教友来说却并不遥远。面对病魔突然来袭的噩耗,许教友没有大惊失色,没有心灰意冷,他只是微微一笑,说了句:“以后的日子,我每多活一天就赚了一天。”之后恭恭敬敬地在胸前划了一个十字。他的豁达令医生倍感意外,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无论遭到多么大的不幸,他的身边都有天主护佑,只要全心依靠天主,再大的坎坷也必定可以安然度过。此后,他靠吃扩张血管的药物维持病情,到今年已经是第35个年头了。在接受采访时,年近七旬的许教友仍然精神矍铄,谈笑风生,不露一丝病容。他还给我们讲起了另一个依靠信仰战胜病痛的例子:1998年,在电信局工作的许国樑教友在一次架设通信电线的作业时不慎摔伤了腿。到医院做完手术后,伤口的剧痛使他无法入睡。在巨大痛苦的折磨下,许教友所能够做的就只有依靠天主,祈求天主的恩佑能够帮助他忘记疼痛。他虔诚祈祷,念经划十字。突然发现锥心的疼痛在祈祷的过程中竟然渐渐消退了!这简直是个奇迹!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心舒适,最后终于沉沉睡去……
后来,许国樑教友在腿尚未痊愈时就开始坚持拄拐进堂望弥撒,因为他知道,在他身心遭受巨大创痛之时,真正能够帮助他摆脱痛苦的,就只有上主,我们的天主。他说:“我对祂的恩宠无以为报,只希望用祂赐予我的每一天的生命,来为天主作见证。”说到这里,许国樑教友拿出了他的“宝贝”——他用多年来收藏的各种素材精心制作的剪报画册。当他拿出那一本本虽然是手工制作,却是难以言喻的装饰精美,布局巧妙的画册,当我们打开画册时,惊奇地看到其中琳琅满目的图画和剪报:有引人注目,令人顿生虔敬之心的大幅圣母画像、宗徒圣人群像、记录历届教宗英姿的图片等;有妙趣横生的小天使图画;有各种式样的十字架构图;还有几十年来教会的重大新闻、天主教教理知识、天主教与其他宗教的比较问答等等,内容生动详实,不一而足,令人大开眼界。无论是谁都能从画册中一眼看出制作者多年来为收集素材所付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看出许国樑教友心中饱含的对天主、对教会的赤诚热爱之情。
许国樑教友精心制作的剪报画册
全心奉献,以堂为家有求必应
退休后,许国樑教友有了更多的时间参与教会服务。自从他来到堂区,北堂从此多了一位好后勤。虽然身体状况不佳,但是对于堂里的工作,许教友是来者不拒,从不推脱。尽管有自己专门负责的团体服务工作,但是实际上不论哪个团体,不论分内分外,不论大事小情,只要有人需要许师傅的帮助,他都欣然应允,任劳任怨。“只要是堂里的事情,我都愿意去做,不管是杂活还是什么,每一件事我觉得都是我应尽的责任。”
在堂里服务没有节假日,许国樑教友冬天扫雪,夏日备扇,电器坏了要修理,活动完了放在堂院里的东西要收拾,还时不时地落实神父交代的,向有需要的人们捐赠衣物的社会慈善事务……并不特别宽敞的堂院里,总能看见许师傅蹬着辆三轮车,拉着东西跑前跑后的身影。跟很多热心的教友骨干一样,许国樑教友是真的把堂区当成了自己的家,甚至堂里的事情比家里的事情还重要,一刻也耽搁不得,一刻也放不下。
有一年许国樑教友家里拆迁,为了不耽误一家人住进新居,他和家人一起四处看房子,办买房子的手续,买好房子后装修……忙得不可开交。在这样忙碌的日子里,他还是放不下堂里的活计,还要从百忙之中挤出时间到堂里去服务,仍然跟以前一样,对向他请求帮助的人们有求必应。
可是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永远面面俱到,终日为教堂这个大家服务,自己的小家会不会觉得不受重视?会不会因此有了意见?当记者问起许教友家中的情况时,他充满温情地一笑,告诉记者他的老伴并不是教友。“可是她对我的选择却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她说:‘你做的是好事。退休的这几年,为天主工作,你的身体也大有好转,看看你现在,身上什么病都没有了。’有了她的理解和支持,我干起活来也更起劲了。”
如今,许教友接到了教区交给的一个新的艰巨任务——守护西什库大街78号院的房产,直到这片宗教房产落实政策为止。带着教区与堂区所赋予的责任,许国樑教友和另外几位老教友一起,在78号院的岗位上尽忠职守。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雨雪,无论家庭或身体遭遇什么临时的状况,他们都勉力克服,相互照应,保证了一年365天不空岗,不用说节假日,即便是大年三十也一定有人值守。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还将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背负好在78号院的十字架,不辱教会赋予的使命。
福传得法,“火眼金睛”知识渊博
许国樑教友告诉记者,自2004年北堂福传组成立时开始,他就已经是福传组中的重要一员。当年北堂本堂刘永斌神父在给福传组作动员的时候所强调的“福传组是堂区对外的第一道门岗”,给许教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了他在进行福传工作时的座右铭。
如何理解“第一道门岗”的含义呢?许国樑教友有着自己的深刻认识。他说,每天来到圣堂的人成百上千,这些人的来头与目的各不相同。他们中大部分是虔诚的天主教教友,前来参与弥撒,亲近天主,善度信仰生活。也有一些尚未接受洗礼,但是对天主教的信仰充满兴趣而前来求知问道,感受宗教生活气氛的教外人。还有信仰其他宗教的人士,来天主教堂“学习交流经验”,甚至公然与天主教的教友们讲经辩法,欲为不同的宗教信仰争个高下……各色人等,不一而足。如何快速区分并且妥善应对这种种来客,就是福传组要面对的第一个重大课题。如果嗅觉敏锐,应对得法,就可以大大增加福传的针对性和成功率,将更多迷途的羔羊引领到天主的跟前,让他们能够有幸认识天主,信从福音,加入主内的大家庭。同时在其他宗教信徒的面前维护天主教的尊严,阐明天主教信仰的真谛,有时甚至可以争取到一些别教教徒的皈依。经过多年的锻炼,许国樑教友的经验日益丰富,逐渐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对于来到教堂的芸芸众生,他只需打眼一看便能大概知晓来人的背景。
在看出对方的来头之后,还要能够迅速地找到与对方有效沟通的方式,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够针对来人提出的问题,以渊博的学识和巧辩的口才积极回应对方,给对方一个满意的答复,如此赢得对方的认可乃至欣赏,再向他们宣讲福音,说服对方归向天主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许国樑教友在多年的福传工作当中,慢慢建立起了丰富的知识储备。他不但悉心钻研《圣经》,对《圣经》中的道理、典故理解深刻,更广泛涉猎宗教建筑、宗教艺术等学问,因此即便面对的是教授、学者,也能侃侃而谈,对答如流。有了渊博的学识做后盾,许教友在面对慕天主教圣名而来的各色人等时,每每谈笑风生,旁征博引,令来者无不赞叹天主教信仰的崇高圣洁与天主教教友的非凡素质,他们纷纷跪倒在天主台前,决心接受神圣的洗礼。
一次,几个人来到北堂,一进堂就吵吵着“天主教是圣母教,是不得救的。”许国樑教友一眼就看出这些人是基督教的教徒,深知他们并无恶意,只是因为长期以来对天主教信仰的误解,才会说出这些与事实不符的话语。他主动迎上前去,跟这几位同为基督内的兄弟姊妹聊起了《圣经》。言谈之间,几个人都为他对《圣经》的深刻理解所深深折服,他们改变了起初对天主教不屑一顾的态度,开始诚心向许教友请教自己读经时的疑惑。许教友以独到的见解彻底征服了这几位兄弟姊妹的心,最终他们都信仰了天主教。
回顾自己几十年的信仰生活,许国樑教友感慨良多。最大的体会就是能够生在一个老教友家庭,自出生起便认识了天主,终身在主内生活,这真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特别是在退休后全心为教会服务的这些年,他感觉自己精神好了,身体也好了,生活完全沉浸在喜乐之中。正如经上所说:“愿恩宠与平安,因认识天主和我们的主耶稣,丰富地赐予你们。”(伯后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