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主作证,无上光荣——访东堂安全组负责人胡明教友
发布日期:2019-10-21   |    作者:天光网站

◆刘源

  编者按:胡明教友,圣名若望,1968年出生在一个世代教友家庭。说起胡明教友的家族信仰历史,完全可以用源远流长来形容。胡明教友的老家是山东胡庄,一个在中国天主教的信友当中享有盛誉的村庄,这里的人们早在四百多年前就已经接受了天主的福音,全村领洗,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教友村。胡明教友的家族从这里走出,带着为主作证的无上光荣,步武基督芳踪,家族中涌现出了许多的神父和好教友。作为他们中间的一员,胡明教友是如何理解信仰的真谛的?又是如何在世人面前做出好的表样的?近日,记者采访了他。

  念珠启蒙信仰,弥撒坚定信德

  胡明教友在信仰方面受到的启蒙教育,还要从在奶奶的笸箩里看到的一把念珠说起。小时候的胡明教友对于信仰还没有什么概念,但是对这个天主所创造的世界却充满了好奇。有一天,他在奶奶身边看老人做针线活儿,也许是因为血液里带着天主所打上的信仰世家的烙印吧,幼小的胡明教友对奶奶笸箩里放的针头线脑都不感兴趣,却偏偏对一把念珠产生了特别的好奇,他问奶奶,这串珠子是什么呀?奶奶一看他与天主的圣物这么有缘,不由得喜出望外,手把手地教起了他用念珠请大圣号,这是胡明教友记忆当中第一次接触信仰。

  胡明教友回忆,小时候进堂都是拉丁语弥撒,虽然气氛庄严肃穆,但是对弥撒的意义却是半知半解。好在后来天主教进行了礼仪改革,弥撒改用中文,这时他才真正开始认识天主教,理解弥撒的真正含义,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弥撒圣祭当中坚定了信德,明确了身为一个基督徒应该以怎样的标准去做人与做事,立志活出基督的风范。

  善为天主工具,保驾堂区安全

  2000年,胡明教友开始在东堂服务。东堂的神长教友们很快发现,这个小伙子虽然言语不多,但是做事勤快,能力强,不辞辛苦,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东堂的建设上。无论春夏秋冬,日出日落,人们总能在堂里见到胡明教友忙碌的身影。每年大年三十晚上,当人们都在家中欢聚一堂,吃着年夜饭,等待着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胡明教友却舍弃与家人共度佳节的机会,在教堂里履行作为安全组成员的职责,守护着教堂确保万无一失。为了防止烟花爆竹从钟楼的百叶窗蹿进教堂里导致火灾,胡明教友在木制百叶窗里面钉上了铁丝网。大年初一,当第一缕初晖洒进如同往常一样巍峨耸立的王府井圣堂时,胡明教友才终于长吁一口气,带着一宿未睡的疲惫安心地回家。每年开春前后,胡明教友都要上到教堂的房顶上去除草,清理雨漏,保证教堂的漏雨安全。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看起来是小事,但是如果没有人去做却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胡明教友一年四季,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教堂的每一个角落,思考着还有哪些事情需要及时去做好,这已经成为了他的一个习惯,而这样的习惯在无形当中为神长教友们的信仰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

  三四年以后,时任东堂本堂神父的李山主教和东城区天主教爱国会共同启动培养年轻堂务会骨干的计划,为东堂堂务会储备未来接班的人才。在这次人才选拔当中,胡明教友因为一贯的尽职尽责而被选中成为东堂安全组新的负责人。

  自上任以来,他对待安全工作始终认真细致,强调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王府井教堂由于自身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北京市天主教对外展示自身形象的重要窗口,每年除各大瞻礼外,还要承办多项大型活动,这就对堂区的安全保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次举办大型活动之前,胡明教友都要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如何对安全组的人员进行分工,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如何处置等等,他的安全预案条理之清晰,思虑问题之周密细致,都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每次只要他拿出活动的应急预案,简直就像是给区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2008年圣诞节前夕,程红副市长到王府井教堂视察,胡明教友为此做了周详的安全预案。事后,东城区民宗办将这一预案作为安全预案的范本进行全面推广。

  2008是奥运之年,成千上万的国际友人来到北京,由于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信仰天主教,为了保证他们在京期间能够善度信仰生活,北京市天主教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王府井教堂作为接待外国教友的一个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每天的人流量与以往相比大幅增加,安全工作的压力也陡然增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胡明教友带领安全组的“精兵强将”,不辞劳苦,不畏艰辛,在奥运会和残奥会举行前后的几个月里,几乎完全没有休息,把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堂区的安全保卫工作。胡明教友对奥运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将人员分成了外事、接待、疏导、安检等几个分工明确的小组,各组按照胡教友事先的职责划分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确保了东堂在奥运期间的平稳有序运行。在残奥会举办期间,胡明教友想到会有为数众多的残疾人教友到东堂望弥撒,为了他们的行动方便和东堂的安全秩序,胡教友动员一批热心教友加紧赶工,在一夜之间就建好了东堂的残疾人通道,被传为一时的佳话。在奥运结束后的“奥运会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胡明教友光荣地被邀请参加大会并且作为先进个人得到了政府的表彰。

  提到胡明教友因负责东堂的安全工作而受到的表彰,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为天主工作的尽力与出色。

  每年圣诞节期间,东堂都要作为东城区天主教安全工作的指挥部。有鉴于东堂外没有院墙,胡明教友每年都会组织教友维持教堂内外的秩序,确保了“指挥部”功能的有效发挥。他因此受到了东城区国保部门和区委统战部的表彰。

  东堂国际音乐节至今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年。作为教堂安全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胡明教友与主办方以及相关人员协调,向他们说明王府井教堂是文物单位与宗教活动场所,告诉他们应当如何布置场地才能够保护文物建筑并且遵守宗教礼仪。从前期的场地布置到演出结束后的场地清理复位,胡明教友都要全程指挥跟随。每一年的活动都要到深夜一两点钟才能告一段落。胡教友的尽职尽责与耐心细致得到了主办方公司和广大神长教友的一致好评。

  播撒基督爱德,震区抢险救灾

  为教会服务时,胡明教友体现的是善为天主工具,肯干、实干、能干的一面,而在社会生活中,因着“你们无论作什么,在言语上或在行为上,一切都该因主耶稣的名而作,借着他感谢天主圣父。”(哥3:17)他更有乐于为天主作证,大力践行爱德的一面。

  汶川、雅安地震时,胡明教友都与社会上的朋友一道,携大批慰问物资第一时间赶往灾区,冒着生命的危险为抗震救灾做出贡献。胡明教友的朋友当中有不少是公司老板,大家在胡教友的感召之下,组织起一支由15辆车组成的车队,迅速募集了200万元,购置了大批帐篷、棉被、医疗物资、方便食品等运赴灾区。在北川,他们帮助县政府及时迁移了一批珍贵的档案资料,可以说帮了当地一个大忙。胡明教友本人甚至还从北川中学的废墟下救出了一个奄奄一息的小女孩,可惜经过队伍当中医疗人员的全力抢救,最终还是没能挽回这个女孩子的生命。作为教友,胡明当然也不会忘记去汶川、雅安的教堂慰问受灾的神长教友……胡明教友一行人的善举曾经出现在了北京电视台的直播镜头前,当胡教友的儿子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面前对着电视机喊出“那是我爸爸”的时候,当老师与同学们投来羡慕与钦佩的目光的时候,小胡内心的无比骄傲和自豪可想而知。也许对于这个孩子来说,父亲的行为就是对他最好的教育。赈灾回到北京后,胡明教友受邀到区委统战部做报告,并且被中国政府和中国红十字总会授予“抗震英雄”的荣誉称号,还成为了四川省广元市的名誉市民。毋庸置疑,胡明教友践行爱德、亲赴灾区参与救灾的事迹是值得我们广大教友学习的好表样。

  表样促进福传,践行爱国爱教

  当记者问到胡明教友为何能够做出这样的事迹时,他的一段话引起了记者的深思,胡明教友这样总结他在面对外教人时的所言所行:“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作为基督徒,在教友与外教人面前都应该多做好事。为主作证,无上光荣。我们的信仰就是天主的眷恋,应该让外教人看到,我们之所以在人前人后都能够约束自身,从不行为放纵,是因为我们相信天主无处不在。天主时刻都在我们的头顶,因祂一刻不停的注视,我心里才踏实。做祂希望我们做的事,我才能觉得坦然。小时候家里人跟我讲:‘每人眉间都有一个十字架,自己的十字架要自己来背,做了坏事十字架就会变重。’我跟我的儿子说:‘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做的事不要张扬。当你施舍时,不要叫你左手知道你右手所行的(玛6:3)’天主那里是有总账的,我们只需要等待最终的审判。”

  胡明教友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他的福传从来没有长篇大论,而是以善言善行无声地感化着身边的外教人,很多人被他的行为一点点感化,最终领洗入教。对于青年的教友,胡明作为青年服务组的负责人对他们同样是身教多于言传。他可能没有一遍遍地喊着爱国爱教的口号,但是却用支持爱国会发展的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作为教友,你首先是一个中国人。在他的积极带动下,很多青年教友都开始意识到爱国才能爱教的真理,他们也开始随胡明教友一起积极干好爱国会的工作,参加爱国会的活动,支持爱国会的发展。相信在胡明教友的表样鼓舞之下,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新老教友意识到一个基督徒应该如何活出在世基督的真实风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