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人间充满基督之爱——访南岗子堂教友宋莲芳
发布日期:2019-10-21   |    作者:天光网站

◆刘源

  编者按:宋莲芳教友,圣名玛利亚,1940年出生在一个世代教友家庭。自1986年南岗子堂建堂以来,宋莲芳教友就开始了在这座教堂的信仰生活,直到今天。她见证了南岗子教堂近三十年的风雨历程,并且从未间断过为堂区大家庭服务。作为一名教师,她将基督之爱融入对孩子们的教学之中,用信仰的道理教导孩子们如何为人处世,在潜移默化当中实现了对许许多多年轻人的福传。今天,她已年逾古稀,却仍然精神矍铄,身体健康,乐得为天主的荣光终日奔忙。日前,带着对这位作光作盐,乐此不疲的老教友的崇敬之情,记者对她进行了采访。

  母训永铭心头,苦难坚定信德

  说起宋莲芳教友受到信仰熏陶,坚定信德的人生历程,还要从她的青年时期讲起。宋莲芳教友的父母都是教师,父亲是山东人,母亲是浙江人。当宋教友随父母举家来到北京的时候,起初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一家七口人蜗居在一间仅有11平米的小屋里,日子过得有些局促。然而,生活条件的恶劣并没有摧垮一家人生活的信心,虽然生活空间狭小,物质条件不是那么丰富,但是一家人的日子却过得平稳踏实,这都要感谢信仰带来的巨大恩惠。无时无刻不在为全家人祈祷,祈祷天主的福佑,祈祷天主带给一家人平安。宋莲芳教友就这样跟随母亲度过了那些清苦的岁月,耳濡目染着母亲面对困难时虔心祈祷,依靠天主的表样,就这样慢慢地坚定了信德。人生的历练让她对天主的信仰不可磨灭地融入了生命,直至永恒。

  时至今日,宋莲芳教友的母亲——一位了不起的基督徒——已经安息主怀,享年96岁。她临终时的教诲令宋教友终生难以忘怀:“永远不要忘记信仰,一定要好好侍奉神父,如果家里只剩一碗粥,也要拣稠的给神父喝上半碗。”老人弥留之际质朴的话语,却饱含着一只羔羊对牧者的恭敬与热爱,充满着一位基督徒对世人的美好祝愿。因为神父比我们更需要有力气,这样才能牧放天主的羊群;因为神父比我们更需要有力气,这样才能一直行走在拯救人灵的道路上。这样的临终嘱托,让宋莲芳教友永远无法忘怀,时刻铭记传承以母亲为代表的老一辈教友的信德与爱德。而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深切地感受到天主的爱与佑护,并藉着主爱度过难关,曾经的经历也让宋莲芳教友把爱德的信条作为为人处世的首要原则贯穿始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她最常说的一句话:“天主是天上的慈父,祂爱着我们每个人,我们也应该把祂的爱献给天下的每一个人,无论他是否已经认识了天主。”

  堂区风雨同舟,奉献见证爱德

  在实际行动当中,宋莲芳教友从未间断把天主的爱洒向身边人们的善举。作为南岗子堂的老教友,她从1986年教堂开堂起就在这里善度自己的信仰生活,见证了南岗子堂近三十年的历史变迁,这座规模不大的教堂俨然已经成为了她的第二个家。“尽自己的力帮忙把堂里搞好,南岗子堂虽小,也可以搞得有声有色。”带着这样的决心,在神父的帮助与支持下,宋莲芳教友把自己的大多数的时间、精力和大量的金钱都投入到了为堂区服务当中。每天清晨醒来,她所思考的第一件事就是神父和堂里今天需要些什么,自己可以为堂里再做些什么。在接受采访的当口,宋莲芳教友还在盘算着要如何奔走为堂里修缮暖气,好让教友们,特别是老人们冬天望弥撒的时候能够暖和一些。“往年不修暖气的时候,就拿这笔钱来付电费。”这笔钱是宋莲芳教友自己的奉献,但是在她心中,这钱就是花在了为自己家办事上面。

  如今,虽然已经年过七旬,但是感谢天主的恩宠,宋莲芳教友仍然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双眼熠熠生辉,看上去仿佛只有四五十岁。多年来,尽管还负担着需要牵扯不少精力的教学工作,肩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大责任,宋莲芳教友还是一把学生们安顿好,就马上坚持投入到堂区的服务工作中来,从未停止为堂里服务。堂区规模小,服务人员的人数比起大的堂口来少之又少,但是事务却依然繁多,这就需要堂区的教友骨干担负起更大的责任,投入巨大的精力。面对这样的情况,宋莲芳教友和好几位老教友甘当十字架,他们都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却因着坚定的信德与爱德,带着守护天主圣堂的圣洁的强烈愿望,爆发出了让年轻人也自愧不如的强大能量,承担起了堂区的大量工作事务。真难以想象如果不是天主的恩宠,信仰的力量,还能有什么能够让一位位老人如此精神百倍。在老教友们的鼓舞下,年轻教友们也开始加入这支服务的队伍,大家各尽其力,为堂区的发展提供支持。

  堂里用水的水费按照工业用水的价格计量,水价非常高,宋莲芳教友为了避免堂区花冤枉钱,自愿把堂区的衣服、祭衣、祭披、床罩、沙发罩等拿回家去洗。教友们看到宋莲芳教友在堂里忙、在学校忙,怕她回家还不得休息太过辛苦,就分头把这些衣物拿回家洗。每个周六,堂区的骨干教友们都要集中打扫一次整个堂区的卫生,为的是人们在主日来到教堂能够对天主的圣堂留下干净整洁的印象。“我们的厕所里没有一只苍蝇蚊子,外教人来的时候没有被蚊子叮的,大家都对堂区,对咱们天主教留下了好的印象。”宋莲芳教友自豪地说。

  在福传方面,宋莲芳教友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福传不应该是生拉硬拽,而是要用爱德打动人。当人们得到我们的帮助,看到基督徒是这样的爱人如己,他们自然就会受到感染,愿意聆听天主的福音了。”因着这样的理念,宋莲芳教友从不吝惜对平日里有机会接触到的外教人士施以援手,她建议身体不舒服的人参加堂区的义诊,并且给他们送去药品;帮助有需要的人们接送孩子等等。得到她的帮助的人们纷纷来到圣堂寻求福音,南岗子堂本堂任力军神父就为他们开设慕道班的课程,无论人多人少,他都细致地为他们讲解信仰道理,有不少人都在任神父的细心呵护教导之下加入教会大家庭。

  教学恩泽孩童,福传春风化雨

  在几十年的教师生涯中,宋莲芳教友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学生,精心呵护着祖国乃至人类的下一代,使他们茁壮成长。在她的学生当中,有很多都对这位如同妈妈般慈祥的老师充满感恩之情,有的学生甚至直接称呼宋莲芳教友为“妈妈”。能够与如此众多的学生结下如此深厚的情缘,除了教学水平过硬之外,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宋莲芳教友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把信仰的道理融入了日常的教学当中,在教学中进行了春风化雨式的福传。因着“你们让小孩子来吧!不要阻止他们到我跟前来,因为天国正是属于这样的人。”(玛19:14)很多孩子在她伴随着成长的过程中已经收获了属于真正的基督徒的美丽心灵和行为方式,当他们有一天接触到天主教的信仰时,就会从内心深处感到亲切和熟悉,从而轻易地归向天主。这样的教学方式,拉近了天主与心灵纯洁的孩子之间的距离,唤醒了孩子们内心深处感恩谦卑良善的本质和源头,在我们这个呼唤信仰的国度,善莫大焉。

  宋莲芳教友所推崇的是一种感染式的教育。她从不说孩子“笨”,而是用赞美鼓舞孩子,用爱心感动孩子,借着表述天主的道理让孩子在潜移默化当中学会感恩。当孩子因为做不好一件事情而不知所措的时候,宋莲芳教友会亲切地告诉他:“是老天爷(天主)给了我们日用的食粮,得到祂如此的恩赐,我们又怎么能不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来回报祂呢?”孩子们在这样的教育下,逐渐意识到了自己应该好好学习,端正了学习的态度,再加以宋莲芳教友传授的正确的方法和自身勤奋的努力,好的成绩就不请自来了。而更加重要的是,孩子人格的塑造也在这样的过程中成功地完成了。

  宋莲芳教友的学生众多,虽然大多数学业有成,成为了社会上有用的人才,但是也难免有一时误入歧途,甚至进监狱服刑的例子。得知这样的事情发生,宋莲芳教友并没有厌弃这样的学生为自己抹了黑,而是依然用天主的爱去对待他们,她带领自己的其他学生到监狱去看望这个服刑的学生。这位学生一见到自己昔日的老师和同学们竟然来监狱探望自己,还没有放弃自己,立刻失声痛哭,跪下喊宋莲芳教友“妈妈”。自此以后,这位学生痛改前非,出狱之后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家农场的负责人,并且领洗入教,用心向世人传播福音。这个人之所以能够浪子回头,完全是因为天主爱了宋莲芳教友,而宋教友又遵循耶稣基督的教导去爱了他。就连这样一个人都可以改悔,发挥自己的光热,更何况别人呢。因此,如果我们每个基督徒都可以把天主的训诫落到实处,真正做到爱人如己,让社会充满爱。我们的国家、民族又何愁不强盛?我们的社会又何患不和谐?我们的教会又何惧得不到发展,无法将圣教广扬呢?这样的例子实在值得我们仔细回味、思量与共勉。

  学习天主教理,建树基督风范

  谈到对信德年与教风年的期望,宋莲芳教友表示南岗子堂的神长教友对于信德年和教风年都引起了充分的重视,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家学习天主教教理的热情高涨,相信一定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收获,进一步的坚定信德,提高灵修,善度信仰生活。根据自身的经历,宋莲芳教友指出我们基督徒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德,这不但是天主对于基督徒的教导与要求,是我们活出基督风范的必然途径,更是福传的绝佳方式。她决心从自身做起,继续在堂区以及社会服务当中弘扬爱德,做好福传。希望在一区两会的带领下,藉着信德年和教风年的契机,我们的教会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在世人面前建树基督的风范,将我们的圣教广扬。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