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体现责任,信仰指引人生——访南堂教友崔绍琪
发布日期:2019-10-21 | 作者:天光网站■刘源
编者按:崔绍琪教友,圣名类思公撒格。1992年6月21日在南堂领洗。加入主内大家庭以来,他二十年如一日为教会服务,勤勤恳恳,甘于奉献。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二十多年来他竟几乎“全勤”主日弥撒,缺席的次数屈指可数。是什么样的力量能够让一个人对一件事如此坚持?这样的一个人又在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采访了他。
奇妙缘分,他蒙召走向天主
宣武门教堂,这座天主的圣堂,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往来人的目光。更如同一块神奇的磁石,将无数仰慕圣神的迷途羔羊吸引到堂里,让他们感受天主的临在,成为主内的子民。
崔绍琪教友就是被这神奇的力量,被这天主的感召吸引而来的。家住南堂附近的他,早年间还未加入主内的大家庭时,每每经过南堂就已觉心驰神往。“教堂里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这曾经是他问妻子最多的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被妻子听在耳里,记在心上。借着一次过生日的契机,妻子为他精心挑选了一个十字架小饰品作为生日礼物。妻子的初衷可能只是让他高兴,然而,这个小饰物却实实在在地成为了打开崔教友信德之门的钥匙。
一天,崔教友后来的代父——当时是他单位的同事,偶然间看到了他戴着这个小小的十字架,便问起他是否有信仰。崔绍琪回答说,没有信仰,但是一直很想去教堂里看看。于是,他在未来代父的带领下,终于如愿以偿地人生中第一次走进了天主教堂。走进圣堂,感受着严肃中带着喜乐的气氛,聆听着庄严而又神圣的拉丁文圣言,他突然觉得找到了人生的归宿。“下次一定还要来。”这是他依依不舍地离开圣堂时郑重留下的一句话。
打这以后,崔绍琪每周都到教堂望弥撒。因为工作比较忙,他没办法参加慕道班,不过这丝毫没有妨碍他成为天主子民的决心。“认上主为天主的人民,真是有福!”(参见咏144:15)于是,借着天主特别的恩宠,两三个月以后,他正式受洗成为了一名基督徒。
对于这段光荣的经历,崔教友坦陈这是天主的恩赐,让他在成家立业之后找到了人生的意义。由于没有经历慕道班,崔教友领洗后如饥似渴地饱览圣书,一有机会就向神父和老教友请教教理教义,学习宗教礼仪,想方设法地加深对信仰的认识。用他的话来说,信仰不应该是盲从,很多知识还应该积极地去了解,这样才能明了天主对世人的训诫,活出人生的真谛。
敏而好学,他得享新的生命
坐在记者面前的崔绍琪教友,面容和善,谈吐大方,具有基督徒所特有的恬淡喜乐的气质。采访的过程中,他的谦卑、奉献、克己与自省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聊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是崔教友面对平凡的态度,恰恰反映出他生命的厚度。当被问及这样的风度是如何炼成时,崔教友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说这都要感谢天主,感谢教会。在教会,崔教友学到了太多太多,那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未能教会他的,他都在天主的指引下铭记于心。面对记者,崔教友侃侃而谈,将他在信仰生活中汲取的营养做了分享。
崔教友告诉记者,成为基督徒之后,他在天主的指引下逐渐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在大量学习教会的圣书之后,他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天主是爱,天主无私地爱着世人,并且最希望看到世人把祂的爱无私的分享给他人,这就是人生的意义。天主在造人之初的本意就是希望人们能够一心向善,时时警醒自己不要犯罪。当发现自己有了错误的时候,要知错就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灵魂的洁净。崔教友认为,做到时时自省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最好的自省方式就在最平常的信仰生活当中——在弥撒圣祭当中。
崔教友说,耶稣为了世人的罪被钉在了十字架上。弥撒每每用这样的圣迹提醒着大家,不要犯罪,要时时自察所思所行,按照天主的教导去做人。如果每位教友在每台弥撒中都能够抱着这样的想法,那么完善自己的德行,提高自身的素质也就没有那么困难了。
而天主的指引,不单单体现在圣言与礼仪上,在教会生活中最让崔教友获益深刻的,是甘于为天主作见证的基督徒们的表样。
崔教友讲了两个故事,这两件事在当事人看来或许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事,但是崔教友却将它们永铭于心,让老教友的表样如同灯塔一般照亮前路。
第一件事是崔教友邻居家的一位阿姨,在那物质生活极为匮乏的年代,虽然自己家也在艰难度日,却毅然决然地收留了一位无家可归的小女孩一年多,直到她的父母返乡。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实在是多管闲事,更何况自己家原本都吃不饱,根本就是自讨苦吃嘛。后来,在这位阿姨去世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崔教友得知她也是一位天主教徒,但她从不张扬,只是默默地做着在常人看来是“多管闲事”的善举,为天主作见证。从这件小事里,崔教友领悟到作为一个基督徒应当低调,不必整天把“我信天主”当做口号喊在嘴边,而是应该用实际行动践行良善,如同明亮的烛光,照亮世界却默默无声。
另一件事则每每在服务教会得到夸奖的时候被崔教友提起。他听说后桑峪有一位老奶奶每天打扫教堂,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当别人夸奖这位老教友坚持奉献的时候,她却说:“我没有功劳,我每天所做的只是补赎。”简单的一句话让崔教友思绪万千。是啊,教会是我们教友的家,为教会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自己家做事,这是再应当也不过的,又有什么可炫耀的呢?作为一个基督徒,盼望的是离开这个世界之后能够直升天国,永享福乐。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活着的时候就应该为将来升天堂做好准备,多做补赎,这样比活着的时候一无所用,只等死去之后再由他人代祷补赎不知道要好多少。秉承着这样的想法,崔教友二十多年来一直热心服务教会,积极把信仰付诸行动。
服务教会,他全心为天主见证
提到南堂主日读经班,到南堂望过弥撒的教友们都要竖起大拇指。因为经上说:“你们无论作什么,在言语上或在行为上,一切都该因主耶稣的名而作,藉着他感谢天主圣父。”(哥3:17)而熟悉读经班的教友都知道,读经班能够有今天的辉煌,与两位老班长崔绍琪教友和李志刚教友十几年的心血是分不开的。
想当年,主日读经班由一群热心教友拼搭而成,虽然大家热情高涨,却远没有如今的专业水准和团队氛围。很多人有读经任务时前来,读完又匆匆离去,身在同一个团体,彼此相互认识了解的时间却寥寥无几。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在主任司铎庞文贤神父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崔教友提出了“凝聚,提高”的四字方针,引入更为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旨在提高团队的组织性和凝聚力。通过把大家聚集在一起,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增进团队成员间的感情,促进大家彼此相互帮助。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崔教友和李教友在征得庞神父的认可后想了不少“妙着”。比如团队每年组织集体朝圣出游两次,在旅行中既可以彼此熟悉,又实现了信仰圣化生活。实行“班会制”,每人收会费10元,当班里有人因为出国等原因不得不长期离开团体的时候,就用这笔钱大家聚餐给这个人送行,并且向他赠送全体成员签名的圣经这类有纪念意义的礼物。这样一来,无论走了还是继续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的读经班成员都会更加珍惜在团体服务的日子和彼此之间的情谊。这两项举措把南堂主日读经班发展成为了颇具“人情味儿”的团体,而在“凝聚”的同时,崔教友和李教友也没少在“提高”上下功夫。
为了提高大家的读经水平,两位老班长组织大家每周六学习圣经和教会礼仪。特别是圣经,要读出正确的感觉,首先要对自己所读经文的内涵有深刻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临场的状态也非常重要,因此每位成员上台读经前都要先做好充分的准备,“读经前先祈祷”成为了主日读经班不成文的规定。要读出庄严神圣的感情,没有较高的朗诵水平也是不行的,为了打造每位读经员的“好嗓子”,崔教友和李教友甚至找来了学校里的语文老师,专门指导大家如何朗诵。制定如此有针对性的培训举措,两位老班长真是花了不少心思,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南堂主日读经班终于赢得了“功夫很深,水平很高”这分量沉重的赞誉。如今,南堂主日读经班又有了新的接班人,愿读经班能够在年轻血液的充实下越走越好,创造更大的辉煌。
如今,崔绍琪教友在南堂负责维护堂区安全秩序。屈指算来,他在这个岗位上也已奉献了十一年。安全工作并不是一项轻松愉快的工作,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一旦出现问题就是大问题。安全工作的对象是广大的教友,为了整个堂区的和谐有序,有时难免要劝导不遵守公共秩序的教友。然而让人寒心的是,有些教友不但为了一己之私,不听从安保人员的劝阻,更有甚者还对维护秩序的堂区工作人员恶语相加,或是为了争抢座位和车位大吵大闹,破坏圣堂内的严肃气氛。面对这样一项在常人看来似乎有些棘手的服务工作,崔绍琪教友却直言“只要神父信任我,让我继续做下去,我还是希望能够多做一点事。”在多年的堂区安全保卫工作中,崔教友经历过惊险的时刻,也遭遇过寒心的场面,从起初安全组的骨干,走到了今天堂区安全工作负责人的位置,而他却从未把“负责人”当成可以发号施令的角色。用他的话说,“既然选择了服务,就意味着奉献,而‘奉献’二字,只明确了责任,却不会带来权力。”不在乎权力,不在乎名声,崔教友却时时为了是否为天主尽心做好了事情而介怀,为了眼见有些教友没有把天主的爱融入行为而着急。他曾经对在堂里因为座位吵闹的教友这样说:“你的信仰只是给人看的吗?你的信仰不是拿来指导自己生活的吗?作为基督徒,你在天主的圣堂里还因为一点小事这么吵闹,天主教导的爱人如己都忘了吗?如果到了社会上你也这样,我不知道会让人家怎么说咱们教会人!”的确,作为教友,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符合一位基督徒的标准,自己的一举一动是否不会辜负天主的期望。在此我们衷心地希望,崔教友的这番发自肺腑的话能够引起大家的反思……
多年历练,他用信仰指导生活
多年来在教会的服务,使崔绍琪教友的信仰认识得到了提高,不知不觉中,他开始把信仰的道理用于生活,对于很多人生中的重要问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关于如何避免人们犯罪,崔教友认为社会上有法律、良心和信仰三种行为规范,法律是种强制性的外力,只能迫使人们服从,却不能让人发自内心地从善;良心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已经渐渐为人们所淡忘;唯有信仰的力量,无论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一旦在内心扎根、发芽,就会让人们的灵魂得到洁净,发自内心地跟从天主,弃绝罪恶,进而发挥无可替代的伟大力量。对于死亡,崔教友坦言因着天主的恩宠,步武天主的芳踪,基督徒的心中早已多了一份不惧与坦然。
在信仰面前,人生的一切困惑与恐惧都得到了开释,属主的灵魂拥抱着天父的垂爱,度过良善、和平而喜乐的一生。崔绍琪教友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那些没有信仰的人能够认识教会,体会教会的道理。他相信,每天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挣扎沉浮的芸芸众生,一定会在教会得到梦寐以求的平静与安乐,激发信德,找到人生的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