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行主旨 甘心奉献——访北堂教友罗若瑟
发布日期:2019-10-21   |    作者:天光网站

■李妍

  编者按:罗若瑟是北堂一位普通的教友,也是一名尽职尽责的义工,堂里的老人们都亲切地叫他“小罗”。虽然还是一位新教友,但他却已然把堂里当成生活了多年的“家”,尽心尽力地为堂里的事务悉心奉献着。尽管付出了很多自己休息的时间,但他表示从始至终都无怨无悔。几年来,他总是一切向老教友看齐,把做一名合格的基督徒作为信德培养的一个目标。他任劳任怨地为堂区服务,却分文不取,得到了堂区很多教友的赞誉。

  寻找信仰 结缘天主

  罗若瑟教友原本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公交车司机,信仰对他来说也似乎是生活之外的事。几十年来为了生活他一直无暇顾及信仰的培养,但进入中年、思绪渐渐平和成熟后,他开始思索:“人的一生究竟在追求什么?仅仅是工作、结婚、生子吗?”带着这些疑问,他拜访了五大宗教的一些寺观教堂。在寻访了一段时间后他选择了天主教,这里坦诚的教义,神父修女的和蔼可亲,教友的团结热情等都深深地吸引了他,最终于2006年选择了领洗入教。在这里他找寻到了生命的真谛,人生真正的追求。从此之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人的脾气秉性也慢慢改变了。连妻子也感叹,之前那个遇事悲观、急躁的“老罗”像换了个人。罗若瑟教友觉得在领洗后背后真的像是有一双手在推动着他前进,有了天主的助佑,遇事还何来忧愁焦虑呢?

  洗后成长 感恩教会

  2006年,罗若瑟教友在北堂接受了教会的洗礼。领洗前,他问为他施洗的刘永斌神父:“是不是领洗后就没有困难和病痛的困扰了?”刘神父斩钉截铁的告诉他不是,并用一句话为他解释这个疑问:“洗后的生活就是把你的衣服给别人穿。”凭着这句话,他坚定了今后投身服务教会的信心。

  谈到领洗后的信仰感悟他表示天主教的信仰其实就是引导信教群众走向和谐,将基督爱的精神广扬。不光在家里讲爱,在社会上也要讲爱。在平时善度信仰生活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灵修信仰方面走入基督,多祈祷多做善功,多参加分享生活。聊到信仰分享,他讲了一段自己刚刚领洗时的趣事:刚领洗的时候,他只会简单地为自己和家人祈祷,后来在与老教友的分享中他才知道作为天主的子民要发扬博爱精神,多为普世教会和教外的朋友祈祷。如果不与老教友们及时沟通分享,可能也不会这么快领悟到这层爱的含义。他还提到梵二会议后教会倡导广大信教群众要将信仰与生活结合起来,简单来说就是要福音生活化,生活福音化,活出信仰的真谛。在平日的灵修中他也时常按照天主的圣言要求自己:“论心神,要热切;对于主,要衷心事奉。论望德,要喜乐;在困苦中,要忍耐;在祈祷上,要恒心。”(罗12:11-12)

  面对如今社会上的很多暴力事件,罗若瑟教友感慨地说如果有信仰支撑着,社会上的一些不安定因素可能会少些。因为我们的教会首先倡导的是和谐是爱,当遇到不开心或者挫折时,想想自己的信仰,想想时刻与自己同在的天主,心中的那点郁结之气也就烟消云散了。谈到这里,罗若瑟教友表示大家肩头的福传使命还很重,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天主,走进天主,让爱的氛围充盈整个社会。

  步履芳踪 热心服务

  大到维修堂里的电路小到为过往教友们的自行车打气,罗若瑟教友几乎每天都在堂里事无巨细地奉献着。谈到这几年来为教会所做的事情,他总是谦虚地表示这是责无旁贷的。为此,他为我们娓娓道来了很多激励他在堂里尽心服务的善言善行,以显示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是多么的卑微渺小。正是这些神长教友的奉献精神,引领着他在培养信德的道路上步步前行。很多老教友年事已高,身体条件也不是很好了,但还是坚持为堂里服务,他觉得更应该步他们的后尘,尽心为教会服务,贡献出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人们点灯,不放在斗下,而是放在灯台上照亮屋中所有的人。同样你们的光也应当照耀在人前,好让他们见到你们的善行,光荣你们在天之父。”(玛5:13-16)前一辈神长教友的做光做盐,做出了爱的表样,后来的人们便会循着他们的步伐继续传承教会的奉献精神。表样的力量是无穷,人们常说“身教胜于言教”,确实不无道理。

  罗若瑟教友还讲述了今年夏天的一天,他去门头沟后桑峪堂看望了原来在北堂做牧灵工作的贺斌神父,事后他表示深受感动和鼓舞。贺神父正在带领后桑峪的教友们维修圣母山。村里很多年轻教友都在外打工缺少男劳力,贺神父本来身体条件就不太好但还是咬牙坚持,不顾酷暑的考验,抓紧圣母山的修建工程。罗若瑟教友还在修女院的修女们身上看到了她们把自己的一生都无怨无悔地献给了教会的芳表。罗若瑟教友有时候与修女们分享信仰,也询问过修女们做此决定的初衷,修女们都不假思索地回答是为了响应天主的召叫。“天主怎样分给了各人,天主怎样召选了各人,各人就该怎样生活下去。各人在什么身份上蒙召,就该安于这身份。”(格前7:17;20)神父修女们类似这样的善言善行还有很多,罗若瑟教友觉得与神父修女相较,自己微不足道地宛如尘埃粪土,神父修女的奉献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他终身受用,也激励着他在信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鼓舞着他尽己之力去做一些善事。

  同样,在很多老教友身上,他也看到了很多闪光的东西。

  比如,在北堂慕道班教唱歌的张老师,有一天他的老伴突然发病去世,而第二天恰逢有慕道班的课,罗若瑟教友说他以常人理念看,张老师不会来了,毕竟自己至亲的人刚刚离世,有许多事务需要处理。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张老师不仅如约来到了慕道班,而且还要坚持教唱。罗若瑟是负责管理音响的,他低声对张老师说:“您就别唱了。”张老师压抑住内心的悲痛之情,平静地对他说:“我没事,老伴是去天主那里享福去了,我没什么可遗憾的,但作为基督徒,教会的福传事业是咱们的终生使命。”

  还有一位王老师是北堂福传组的,她不顾惜自己患有糖尿病的身体,毅然带着两位教友去东北传教,一去就是一个多月,这对女同志本身就是一个挑战,何况她还是一位病人!回来后这位教友又黑又瘦,但是看到她脸上洋溢的笑容就会发现她精神世界的无比充裕。类似这样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罗若瑟说北堂的很多老教友都做出了特别好的表样,他们热心恭敬天主、一心奉献教会、常年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无怨无悔,这让他从内心深处钦佩无比。如经上说:“要彼此款待,而不出怨言,各人应依照自己所领受的神恩,彼此服事,善做天主各种恩宠的管理员。”(伯前4:9-11)

  爱国爱教 责无旁贷

  针对前段时间关于爱国爱教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罗若瑟教友有自己的看法:作为天主教的教友,要按着基督的道路行走,天主让爱一切人,这种大爱包括热爱自己的国家、民族和同胞。“对人不可以恶报恶,对众人要勉力行善;如若可能,应尽力与人和睦相处。”(罗12:10-11;13-18)作为基督徒,如果做不到这点就不能称之为一名合格的基督徒。罗若瑟教友每天进堂都会为自己的国家、民族祈祷,期待自己的国家民族更加繁荣昌盛,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安康,让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更加和谐美好。而这未尝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声呢?让我们共同祈祷,让天主的福音广传于天下,每一个都能得享永久的平安!

  采访结束前罗若瑟教友一再谦卑地表示自己实在是教会中微不足道的一员,前一辈的老教友们在生活条件等各方面受限的情况下仍坚持为教堂恢复做出了巨大贡献,相比之下大家如今的生活条件日新月异,做这些服务都是应该的。也许天主的圣善事业就是在一代又一代热心的神长教友的传承下得以生生不息,也希望借这次采访向那些为了教会甘心奉献的老人们表示无比的敬意,祈愿有更多的教友们能投身其中将做光做盐的善表得以广扬!愿天主降福那些为圣教会前赴后继的前辈们,求主悦纳他们的无私奉献!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