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中行走——访西城区天主教爱国会秘书长汪颖
发布日期:2019-10-21   |    作者:天光网站

■李妍

  编者按:汪颖,1956年出生于一个老教友家庭,自幼家人良好的善言善行对她信德的培养有很大影响。她怀着虔诚的信仰,已为教会服务了20年。从2000年开始担任宣武区爱国小组组长到2011年转任西城区爱国会秘书长,十几年间,她充分发挥着政府与教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因着主耶稣的训诫“你们的一切事,都应以爱而行。”(格前16:14)几十年来她始终将“爱”贯穿于她的信仰生活中。近日,采访了她,将其多年与教会结缘的点点滴滴与读者们分享。

  爱是奉献,爱是福传

  从1992年开始,汪颖秘书长就在南堂服务:为神父们缝缝补补、协助炼灵会的工作等等,总之凡是教会需要的地方都有她的身影。当时在炼灵会的时候她是最年轻的一位,但她并没有觉得这项工作的枯燥乏味。有时候圣尸体后有些害怕,甚至冬天的早上出来参与弥撒都不敢下楼,但是想想让亡者得到善终也是天主所悦乐的,为了不让自己有愧于天主,她咬咬牙坚持了下来。“你们无论做什么,在言语上或行为上,一切都该因主耶稣的名而作,藉着他感谢天主圣父。”(哥3:17)尽管那时候还没有退休,她就和天主许下心愿,将来退休后要全身心地服务教会。

  刚开始不是教友的丈夫对此很不理解,对她的所作所为也横加指责。但她默默地承受下来,每次出门前把家务活安排好再去堂里,久而久之丈夫被她的诚心感动了,表示不再干涉。1999年迎来了两人结婚的第20个年头,快到结婚纪念日时丈夫神神秘秘地说要给她一个惊喜,谁知这个惊喜竟然是在一个大瞻礼前丈夫提出要陪她进堂。结婚20年了,丈夫始终都是和她避谈信仰的,但是如今为了给她个惊喜竟然要求去教堂!汪颖秘书长感动地唏嘘不已。在接触了真正的信仰生活后,丈夫选择了领洗,她又全程陪着他上慕道班,回想起那段每天下班后夫妻二人赶往南堂上慕道班的过往,她觉得温馨又甜蜜。正如经上所说:“传福音的脚步是多么美丽啊!”(罗10:15-17)三个月后丈夫领洗了,他们一家三口终于都汇集到了主的大家庭中,三人每天在一起念玫瑰经、念晚课,十几年如一日。

  为慈善事业含泪收割,含笑收获

  2004年初澳籍华人林先生通过张天路神父的引荐来到北京教区,他在为名为“林君谨慈善基金会”慈善机构寻找一位大陆方面的合作伙伴。在多方考察后,教会的热心教友汪颖秘书长成为了其中一员。这些年在汪颖秘书长的联系下基金会为云南近300个贫困学生捐款,帮助他们实现了求学梦。基金会在云南联系了一些偏远山区的中学,由校方推荐家境贫寒但品学兼优的学生从高一开始资助他们。基金会在确定了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后,逐一家访对他们进行考察,对于家境特别困难的家庭,还会承担学生们的生活费。汪颖秘书长跟着基金会的其他成员翻山越岭,很多地方不通汽车就只能步行,五十多岁的她有时甚至还要步行四五个小时。到了贫困学生家里,他们没有丝毫的嫌弃,大伙吃喝在一起。因为《圣经》上说:“施与的,应该大方;行慈善的,应该和颜悦色。”(罗12:3-8)汪颖秘书长每到一家家访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汪老师,基金会成员们的平易近人早已让孩子们把他们视作为自己人。谈到这些,汪颖秘书长表示“基督在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就为我们死了,这证明了天主怎样爱我们(罗5:6-8)”,她所做的这点事情与之相较都不值得一提。倒是可以通过自己经受的这点“小考验”让贫困学生们看到一个真正基督徒的善表,让他们从小就埋下崇仰天主光荣福乐的种子。

  采访时,汪颖秘书长还在准备明天的启程——深圳夏令营。随后的一周她将要带领孩子们参观深圳的各大企业和证券交易所,为的是让孩子将视线放远到大山外的世界。这也是基金会紧跟形势,及时应对现在很多孩子们虽然成绩优异但精神世界相对匮乏的社会现状。这次夏令营让孩子们从小就感受到先进的企业文化,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为自己的未来早日立下宏伟的志向。

  谈到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汪颖秘书长自豪地说他们资助的孩子各个都很争气,现在有很多已经陆陆续续走上了工作的岗位,建筑业、证券业、医院都有他们资助过的孩子,甚至还有读神学的学生。今年参加高考的孩子们都过了本科线,成绩最好的一位考上了北京大学。山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但这个孩子能克服种种困难考入这所全国高等学府得付出多么大的艰辛!汪颖秘书长介绍,刚认识这个孩子的时候他的学习成绩虽然不错但是还没有这么优秀,真正得到转变的是她们的那次家访。那天,汪颖秘书长他们一行人看望了这穷困的一家人。这个家家徒四壁,孩子的母亲病怏怏躺在床上,汪颖秘书长实在看不过去,掏出了300元钱给孩子的母亲让她补身子。见到这个孩子后,基金会的人们更是吃了一惊,那时候已经到了穿棉衣的时候,但孩子还是穿着单衣,穿着双露着脚趾的鞋子,随行的司机师傅把衣服和鞋子都给了他。通过基金会的关爱,孩子的学业没有荒废,他立志要好好学习用成绩回报这些好心人。

  基金会在资助失学少年的同时也还资助着一个麻风村。村子里的很多人都有麻风病,别人听了都是避之不及的,汪颖秘书长和基金会的同仁们也深入到村子里,体察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服务。今年4月份,基金会为麻风村的4名残疾人安装了假肢,如今这4个人又能直立行走了。在他们的关爱下,麻风村的人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同时也了解了基督之爱,有一部分孩子也投入了主的怀抱。

  爱国是爱教的前提

  谈到爱国的体会汪颖秘书长为我们讲述了她在以色列朝圣的经历:去年她随团去以色列朝圣,在加利利亚湖朝圣举行升国旗仪式时,大家都感动的哭了。也许只有在异乡充当异客这个角色时,这种怀念祖国怀念母亲的情怀才会被无限的勾起。从这件事后她的爱国之情更加浓厚了。纵观国际形势,埃及的动乱民众们不可能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去度信仰生活。回想自己这些年做爱国会的工作,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教会的任何事情都不会开展地这么好,政府的安定团结是大家过好宗教生活的保证。

  政府和教会是互不分开的。现在政府的很多思想精神也在影响着教会的发展,去年提出的北京精神,成为指导各个堂区工作抓好爱国爱教事业的一个精神纲领。经济的发展稳定和谐因素都在影响着宗教团体的发展。如今我们北京教区以每年2000多位新教友的速度递增,面对这么好的发展形势,作为每一位新老教友都该明白爱国的重要性。做一个好教友的前提是做一位好公民。我们的政府注重民生,体察民情,在大灾难面前政府始终扮演着团结民众、扶困济贫的角色,这些都与耶稣基督的仁爱不谋而合。

  《圣经》中曾提到过“那么,凯撒的就应该归还凯撒;天主的,就应该归还天主。”(玛22:21)这就是天主要告诉我们要服从当地长官的领导,灵魂归天主,肉身归政府。国家的富强伟大,要注重心灵的培育。我们广大信教群众要怀着良好的信德,将爱国的这一棒传递到其他人手中,彰显出基督大爱的芳表。

  做好爱国会工作的法宝是和谐

  从2000年开始,汪颖教友开始任宣武区天主教爱国小组的组长,尽管刚开始他们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但是一个月两次组织教友们活动是他们雷打不动的。宣武区圣经小组在她的组织下日渐发展,在养老院和穷困边村也有她带领大家服务的身影。

  从宣武区爱国小组到西城区爱国会,她在这里付出了12年的光阴,她感言,爱国会首先体现在一个“爱”字上,它是一个爱的团体。所以让教友们走进爱国会的前提就是首先要感受到爱的存在。“可爱的诸位,我们应该彼此相爱,因为爱是出于天主;凡有爱的,都是生于天主,也认识天主;那不爱的,也不认识天主,因为天主是爱。”(若一4:7-8)”汪颖秘书长每天必做的是要保证办公地点干净整洁,每天早上进堂参与弥撒。她觉得爱国会做的是教友的工作,所以要时刻谨记不能脱离开教友,为他们做好善表。谈到爱国会工作的经验她总结有两点:一是要与他人取得信任,对于堂区的各项活动也要尽心参加,参加堂区的各项工作,慕道班、要理班她有时间都参加。做到了这些让教友们感受到爱国会始终都是与他们同在的,才会彼此逐步建立互信的关系。二是财务上一定要专人专责,不要在财务上产生隔阂,不要破坏这个和谐的整体。

  去年,北堂的本堂神父找到了她,希望能在圣诞瞻礼的时候把爱国会的办公室利用起来,汪颖秘书长二话没说将自己的办公室腾让出来做了临时的广播室。这些年她怀着的唯一一条工作法宝就是要走进教友走进神职的内心,大家建立起和谐的工作氛围和信教环境,才能将爱国会的工作做好。在此她表示非常感谢西城区所在的三个堂的本堂神父,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她也无法开展好工作。

  展望未来信心十足

  谈到未来汪颖秘书长表示,如今教会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好,从慕道班的从无到有,再到现在的再慕道班和教友骨干培训班,还有代父代母制度也逐渐走入正轨等,都证明圣教会正在逐步完善。深入了解到各个堂都不难发现堂务会、财务、安全制度等都在步步完善,成为了一项体制。作为北京教区的一员,她表示倍感荣幸和自豪。她希望通过的窗口表达她的祝愿:希望我们的圣教会越来越好,通过制度的逐步健全,使得各堂的执行力有保证,这样才会使堂区民主建设的进程不断向前发展。对此,她表示信心十足。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