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中坚守——访北京市天主教两会委员、门头沟区后桑峪堂教友曹永芝
发布日期:2019-10-21 | 作者:天光网站■李妍
编者按:曹永芝是门头沟区斋堂镇后桑峪堂的一位六十多岁的女教友,同时,也是门头沟区“先富带后富”的典型模范。几十年来,她踏实肯干、勤劳致富的精神鼓舞了周围很多村民的干劲儿,先后获得区里、市里、全国的多项表彰。她先富不忘帮助后富,每次听到谁家生活困难她都会慷慨解囊。在村里她也是客观公正的代名词。每每说起这些“辉煌”往事时,她总是谦虚地表示自己就是做了很平常的事情,只不过自己是将一件事情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了下来,与天主为了拯救整个普世教会所付出的那些相较,自己只是微不足道、不如一粒尘埃。
三十载心血付浇沃土 重整旗鼓待新生
后桑峪村地处京西边陲,周围四面环山,虽然这里风景秀丽,环境清幽,置身群山之中还真有种脱离城市喧嚣,误入桃花源深处的错觉。但正是这一座座深山,将村民与外界隔离开来,受限于交通和地理环境等因素,这里很难发展粮食种植,蔬菜在这里成为了“很奢侈的食品”。为此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曹永芝教友就瞅准机会,带领村民及家人投身畜牧业和果树种植业。
刚开始进入这个行业难免有些生疏,她从张北坝上引进的三百多只小尾寒羊由于水土不服和饲养不当等原因,基本上全都死了。她在心痛之余又重新购买了几百只回来继续养殖,这次她吸取了上次的经验和教训,对这些羊儿们悉心地照顾,终于摸索出了一条符合地方气候的养殖方法,羊群日渐繁殖规模也慢慢地扩大了。后来为了响应政府尽量减少个人养殖羊的号召,她忍痛将这批羊处理掉转而投向了养鸡和养猪。她自豪地说,整个乡里镇里都知道她的鸡蛋和猪肉达标的,很多官方的订单都找到了她。随后她又开辟了一片林地搞起了果树种植,眼看着她的事业风生水起之时,门头沟政府“绿色京西”的构想又一次使她的事业遭到停产关闭的命运。一家人的生计、几十年财力和精力的投入,这片占地三十亩的种植养殖基地已经成了她难以割舍的一份情感。由于这里紧邻国道,是必须要改造的对象,想想这些年政府对自己的支持和帮助,想想作为一名教友就要活出自己敢为人先的精神,她又一次准备放弃自己的事业了。作为远近闻名的女企业家,她觉得她应该做出表率,甚至去做其他养殖户的思想工作。改造工作要求年底前完成,当我应邀来到她那大片的果树林、颇具规模的养殖场时,都不禁为她将近三十年的心血付诸东流而喟叹惋惜。
但生性要强的她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沉下心来对如今门头沟的发展形势进行思考,进而研究出了一条集旅游、休闲、住宿一条龙的“绿色致富路”。 听着她这些美丽的构想,我不禁震撼了,真的很难将这些构想与这位仅有初中文化的六旬老人联系起来。
荣誉纷沓来 视之如云烟
在曹永芝教友家的一个抽屉里满满地装着红色的奖状和证书,当我将这些证书一一罗列开来才发现它们竟有半人高。这就是她几十年来勤劳奋斗的真实写照吧!1994-2006年她连任三届门头沟区人大代表,为广大教友和村民讲出心声,为政府建言献策。连续数年荣获北京市“双学双比”先进个人、勤劳致富百花奖女状元、两个文明建设百颗星和门头沟区先进农户奖;1999年荣获两个文明百颗星先进个人;2001年荣获门头沟区科技示范户;2002年荣获北京市天主教区颁发的为首都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先进个人称号;2004年荣获门头沟区农家女创业明星;2006年荣获门头沟区农村自主创业先进个人; 2006年荣获北京市第六次宗教界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做贡献先进个人;连续十年“双学双比”京郊科技致富女能人等等。
摩挲着这些奖状,她坦言:“这些都曾是我的过去,是社会对我的一些评价,但我并不认为我有多么优越,因为在主的眼中我始终是祂谦卑的儿女,得到这些全是仰仗天主对我的荣宠。”
信仰使我终生受益 奉献教会无怨无悔
沿着倾斜的石板路一座整洁的白色院落映入眼帘,我来到了曹永芝教友的家。进门后大圣若瑟像、圣母像、耶稣圣心像都端端正正的悬挂在客厅最醒目的位置,在最中央摆放着一个供她祈祷用的十字架。从房间的摆设可见主人对天主的恭敬服从。与曹永芝打过交道的人都说:“老曹不坑人,因为她信天主教”。正是因着这句话,她倍感欣慰:欣慰于这些年的辛苦没有白白付出,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肯定;也欣慰于藉着自己的善表让这么多人认识了天主的仁爱,客观上也传播了耶稣基督的福音。
年轻时作为代培生的她去学习兽医,同学们都是没有结婚的女孩子,而她那时候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大家在宿舍做各自的事情,她就在宿舍里默默地念经祈祷。为此,同学们背地里都笑话她老土,瞧不起她。但就是这样她仍然坚持每天早早地起床为舍友们打热水洗脸、收拾屋子……久而久之,同学们被她的行为感动了,都亲切的称她为“曹大姐”。大家还时常让“大姐”为她们讲一些圣人圣事,大伙听得都津津有味。通过这件事情她觉得天主给予她的谦卑仁爱是与人交往最大的优势。
曹永芝教友始终坚信“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自己这些年为了发展种植、养殖事业,错失了很多早上进堂恭敬天主的时间和机会,但是她现在回想起来虽然遗憾但没有后悔过。她觉得自己在这片土地上做光做盐,带领村民致富,这也是在光荣在天大父和诠释基督仁爱的一个途径。因着她对耶稣基督虔诚的信赖,主已经常驻在她的心中,她将生活与信德紧密地结合了起来。种植养殖基地这些年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凭借着常怀主爱的信德和自己的坚强勤奋,她都将这一个个难关化险为夷。“仰望上主的,必获得新力量,必能振翼高飞有如兀鹰,疾驰而不困乏,奔走而不疲惫”。(依40:31)
几十年来她始终将先富带动后富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无论在堂里、村里还是在妇联她只要听到了谁家有困难,她都会慷慨解囊,为他人解燃眉之急。在她的眼中这是作为教友应尽的本分,看不下去别人这般困苦才会做这些的。“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弟兄中的一个所做得,就是对我所做的。我饿了,你们给我吃的;我渴了你们给我喝的;我作客,你们收留了我;我赤身裸体,你们给了我穿的。这些义人将得到永生。”(参见玛25:35-46)大家联想一下社会上很多为富不仁的例子,他们虽然生活富足,但是锱铢必较,精神世界空虚乏味。而曹永芝教友正是怀着这种良好的信德,激励着她将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同时也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
她的坚强不仅表现在养殖事业中,也表现在对教会事业的关注。5月29日北京市政协组织了一次纪念傅主教逝世五周年的专题座谈会。曹永芝那时候左手骨折了还在休养中,但是接到通知后,她还是脖子上套着夹板去了现场。当她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大家都为她坚定的信仰和对傅主教的爱戴之情感动了。事后我们才知道,她那天早上六点就出了家门,来到北京城里又走错了路,费了很大周折才到了现场。可想而知,三十多度的高温、将近九十公里的路程对一个常人来说有多么吃力,更何况一位手上带伤的老人呢?
北京教区教友骨干培训班开班将近两年了,曹永芝作为其中的一员虽然有路程遥远的困难,但考勤情况一直很好,每次上课都认真听讲密密麻麻地记下笔记。她觉得教区将大家召集在一起上课机会难得,这是一个提高大家信德水平、帮助大家走进社会融入集体的机会,所以每次上课的几个小时对她来讲都十分宝贵。通过学习她觉得这两年她离天主更近了,以前自己因为事业错失了很多和天主沟通交流的机会,这下终于可以静下心来祈祷和学习了。走出自己生活的那片天地出来接触更多教会的知识对她来讲非常受用,这也与她要与社会接轨的想法不谋而合。她还表示教友要做好表范作用,就是要和普通人不一样。耶稣被这么多人冤枉他都能默默地承受,自己有些时候被别人误解也是可以理解的。她感叹人的一生其实很难做到面面俱到,遇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去做,本本分分扎扎实实地坚持下去,肯定会有收获。
几十年真知灼见 期盼教会会更好
谈到信德的培养她觉得应该学会走出去,仅仅每天念经祈祷是不够的。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德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2:14-26)要将信仰带到生活中去,将信仰生活化是梵二会议的思想精髓。把灵修与现实结合起来,争取突破在信仰方面的局限性是十分必要的。为普世教会做光做盐,不仅限于在教堂里恭敬天主,也要迈开腿走出去将时局与信仰结合起来,去见证耶稣基督所走过的路,为普世教会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才是一个有真性情的好教友。做到这些也正是创建和谐盛世的必由之路。
采访结束时,曹永芝教友用一句话与我共勉:作为教友就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踏实本分。可能在她看来自己这些年的过往就是很平常的坚持,但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也就意味着很大的成功。我们应从她的人生轨迹中读到自身受用的东西:从点点滴滴做起,做一个心灵富足的人。将自己的生活与信仰结合起来,在生活中传播耶稣基督的福音,将祂的慈爱宽容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