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人如己 得享荣宠——访东堂教友周正惠
发布日期:2019-10-21 | 作者:天光网站■李妍
编者按:1934年周正惠教友生于安徽某小镇一个普通的白铁匠家庭。1947年在教会学校领洗,圣名玛利亚。她热心侍主、待人真诚,几十年来她始终践行着爱人如己的人生信条。多年来,无论是神长教友还是教外人员她都热心的对待,这点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肯定。就连已故的北京教区傅铁山主教曾评价她“最能干、最有魄力、最具开拓精神”。原东堂刘保卫神父也曾说:“我接触过很多教友,没有几个像她那样坦荡、真诚”。
除了平日善度信仰生活外,她还对书画、花卉和古籍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采访过程中老人多次穿插古代著作的内容,从传奇义勇的瓦岗寨英雄到怀有崇高气节轻生死的秦淮八艳李香君;从深刻体会父母养育之恩的《燕诗示刘叟》再到集中国传统家训、家规、家教之大成的《弟子规》……七十多岁的老人讲到这些文学细节时还能保持这么清晰地思路,实在是难能可贵。相信老人坚定信德的养成与这些厚重的文化底蕴有着直接的联系。由于有着多年积累的文学底蕴,老人还在71岁时历时半年写了一本回忆录,共计30余万字。老人笑谈到,这只是她对过往岁月的一个真实回顾,是为给后代留下一些思想财富,没有将其出版的念头。
日前,采访了她。
由于年岁已长,周正惠老人经常住院治病,但是她不会经意去挑选专家医生为她做手术治疗,因为她觉得保持谦卑的本性才是积累良好信德的关键。几十年的信仰陶成早已在她的内心慢慢沉淀,教会的很多教理对她来说都是终身受用,尤其是“爱”对她的影响最大。《圣经》中的致哥林多前书中有这样一段关于“爱”的描写:“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爱是不狂妄,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他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林前13:4)周正惠教友将这段天主的训诫牢牢记在心间,将“爱人如己”贯注在自己多年来的人生信条中。
爱在恭敬神职
最初,她虽然领洗怀有信仰但信德还不是很坚定,但是通过一件事情使她彻底地“归于主怀”了。“大暴动”的时候小女儿去了瑞士留学,在国外求学的艰辛让周正惠每日在家中如坐针毡,甚至女儿的每次来信她都不敢立马打开生怕看到她生活不如意的字眼。有一次,在打开来信前她专门为女儿向圣母祈祷,祈求圣母能够眷顾她的无助,助佑女儿能在学校获得奖学金。奇迹就在这时候发生了,打开信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女儿在学校获得了奖学金,今后几年不用在养老院与学校之间奔波了,要知道在国外获得文科的奖学金是相当不易的。从这以后,她真正的感受到了圣母与救主耶稣的临在和圣神对她的启发,她的内心世界也仿佛随着信德的坚定而拨亮了那盏心灯。她开始拼命地学习教会的要理知识和经文,并时常去教堂找神父和老教友请教。
随着进堂次数的增多,她近距离地观察到了主教、神父、修女生活的艰苦,但是教会的经济条件又不太好。她想到了自己前几日服用的一种保健品对滋补身体很有效,那时候这种保健品价格高昂,以自己的绵薄之力,怎么负担得起呢?但是生性不服输的她还是硬起头皮打了一二百个电话联系到了北京制药四厂的厂长,向他陈述圣善的教会,那些一生奉献自己做圣善事业,教人学好学善的主教以及一些年老体弱的老神父、修女等的身体情况,这位厂长听后被周正惠打动了,答应将部分出口产品无偿捐献给教会。1998年3月21日,是她至今想起来都心潮澎湃的一天,这一天北京制药四厂等一行人为傅主教带来了保健品和诚挚的问候,作为当事人之一的她想到神长们服用了这些保健品后身体可能会大有改观,她的眼眶湿润了。回顾起这段神奇的经历,她表示这是圣神赐予她的力量,如果仅凭她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有一段时间傅主教的腰病很厉害,严重的时候连行走都成了困难。周正惠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又是费尽周折打了很多电话找到了当时有着“世界自然治疗主席”称誉的张必清教授,这个人擅长梅花针灸对治疗腰病有着独到的手法。张教授在得知是为教区主教按摩后,免收了高昂的治疗费用。事后,张教授的副手向周正惠教友表示:“您的信德使我很感动,以后带领我的全家都归向基督”。
此外对堂区神父修女她也奉献了极大的爱心,处处为他们着想,为他们清苦的生活奉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爱在奉献社会
周正惠教友有这样一段人生信条:“凡爱人的事情都积极去做,特别是弱势群体。不要白活着,不要虚度光阴,要活出人的质量来,不能像动物那样,只懂得本能的吃喝拉撒睡,毫无意义。即便你拥有万贯,又长寿百岁,而没有纯洁善良的灵魂,那长寿和万贯又有什么意思呢?”从这段话的字里行间我读到了这位年近八旬老人品格的闪光点。参与探望平房堂养老院老年教友和年初一看望、关爱残疾儿童的路上有她的足迹;住院期间关爱病友助人为乐的美名在医院广扬;捐助井冈山贫困学生等等都是她爱心满溢的过往。谈到这些,她表示:“凡是有爱心的事情就要积极去做,这样才无愧于我心,无愧于我多年潜心敬爱的天主。”
周正惠教友近几年身体大不如前,不能时常去教堂度信仰生活了。但她还是有自己的一套准则去恭敬天主,只要有机会就做好事善事。她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广传耶稣基督的福音,让更多的人在爱的氛围中感受到主的临在。采访期间,周正惠的老伴还忍不住向我们透露了一件妻子为了助人住进医院的事情。那天她要把一位未婚女孩介绍到东堂的青年联谊会去,当天气温很低身体又不适,但想到和联谊会主持人约定的事一定要去,为人要讲“信义”,她还是出门了。结果在东堂突发了心脏病,临时送去医院抢救才脱离了危险。周正惠老人谦虚地表示其实她没做什么,真正做得好的是那些为教会献身的神职人员和为教会奉献的工作人员,他们收获少付出多。还有那些不顾家庭个人的利益,整天一心扑在教会里服务如义务整理教堂,轮班为神父做饭洗衣;还有每天在教堂值班做福传工作的教友等等。他们的善表善行,她看在眼里爱在心里,打心眼敬慕他们,常常感到自愧不如!因此暗下决心向他们学习,要抓住有限的生命,不断改造自己完善自己,争取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基督徒。
爱在光荣圣家
周正惠教友的老伴退休前是位高级知识分子,虽然没反对过她的信仰,但他始终认为信仰仅仅是精神上的安慰,几十年始终都没有动过领洗入教的念头。但是老伴通过观察周正惠的善表,还是逐渐被她打动了。
近几年,周正惠的身体每况愈下,但还是尽心照顾老伴的生活起居,老伴有时候反思过自己的不足后也在诧异老太太怎么换了个人啊?周正惠正是想通过自己的善言善表感化他的老伴让他投入主的怀抱。那段时间老伴确实对信仰有了新的认识。在周正惠患病期间常有神父来看望她并为她做终傅,久而久之,老伴常常耳濡目染这种圣爱的氛围,对信仰的好感与日俱增。
2009年周正惠胃里大出血,病情很严重。经检查胃里长了3个大息肉,每个有4、5公分大小。在等待活检结果的那几天老伴就满面流泪地一直抱着苦像为她诚心祈祷,所幸的是几天后结果出来是良性的。事后他们在报纸上看到大于3公分的息肉就很危险了,是癌的几率也很大。通过这件事情老伴彻底地领悟到了天主圣神的力量,决定领洗入教。2009年7月18日,76岁高龄的老伴在东堂由刘保卫神父授洗,圣名伯多禄,光荣地成为了天主大家庭中的一员。
2010年5月8日是周正惠夫妻的金婚纪念日,这一天东堂的冯国新神父为他们主持了神圣的婚配和祝福礼。五十年的风风雨雨,他们一起走过,多少人生坎坷,他们相互扶持,他们也为彼此付出了无与伦比的爱。这对老夫妇正可谓恩爱夫妻情无限,白首到老永相伴。值得称颂的是两人大半生都在归属于不同的信仰,但是在金婚到来前老伴也随夫人投入了天主的怀抱,相信今后在主的国度里,他们的伉俪情深将会永远延续。
周正惠也常教育女儿们要爱护自己的公婆,她说:“作为教友的孩子,爱护他们如同爱我一样。”亲家称她为“好基督徒”。
2011年12月24日,那段时间周正惠老人身体不是很好,就没有进堂去欢度圣诞节。但是心怀良好信德的老夫妇还是在家里简单的布置了一下,并邀请了小区里的小时工、家政人员等来家里共同庆祝主耶稣降生。邀请来的客人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天主仁爱的存在,虽然外面寒风凛冽,但是在这个充满爱的小屋内,他们都觉得暖融融的。老夫妇还为客人们准备了吉祥礼物,随后大家都欢喜的离去了。相信那个夜晚,对于这些在京务工的人员来讲应该是一个难忘的圣诞夜,他们在这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在这里没有主仆之别,没有亲疏远近,有的只是关爱。
如今我们的社会存在着一些道德滑坡、人情关系冷漠的现象。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他们熟视无睹,将被悲心闵怀隐藏在自己冷酷的面具之下,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情!想到周正惠教友的“爱人如己”,我觉得这正是需要整个社会接纳的一种道德风尚。《圣经》说:“当我们被救赎时,我们一切的字据都是被涂抹掉的,就是这样很深的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罪。”(参见伯前4:8)人类社会要到达理想发展的境界,没有“爱人如己”的思想感情是不行的,只有相亲相爱,心怀慈爱,才能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