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届世界和平日文告:和平乃是希望的途径
发布日期:2020-11-05   |    作者:天光网站

     教宗方济各在第53届世界和平日文告的主题为“和平乃是希望的途径:对话、修和与生态皈依”。 梵蒂冈新闻室20191212日中午在记者会中介绍这份文件

        希望为我们装上翅膀,以通往和平

        人类热切盼望的和平“极其宝贵”,值得为此辛苦奋斗。教宗指出,“希望这个美德催促我们踏上旅途,为我们装上翅膀,好能向前迈进,即使面对难以跨越的阻碍也不例外”。“战争和冲突的痕迹”压迫着人们的“记忆”,带来切肤之痛,“使得人们,尤其是最贫困弱小的人饱受冲击”。羞辱、排斥、哀伤和不义等,造成许多无辜者深受其害。

        扭曲关系和滥用权力

        战争源自于自私、傲慢和仇恨的人心。人用“负面”的眼光看待他人,所以想要除去或排斥对方。这是“扭曲关系、霸权野心、滥用权力、恐惧他人,并将差异视为障碍”。诚如教宗方济各在日本所言,世界和平跟玉石俱焚的威胁无法相容;相反地,唯有“团结合作的全球伦理”能缔造和平。

         友爱促成对话与信任

         不信任和恐惧会导致关系脆弱,提高暴力的风险。这是一种绝不可能带来和平关系的恶性循环。因此,核威胁无法创造人们想像中的安全。那么,怎样才能遏止不信任的蔓延呢?这份文告阐明,“我们必须追求真正的友爱,它立基于我们来自同一天主的事实,并在对话和互信中加以实践。对和平的渴求深深烙印在人的心中,我们不该放弃和平,转而寻求其它次等事物”。

         牢记过往,以缔造和平的未来

       “记忆具备希望的愿景:在战争和冲突的黑暗中,牢记渺小的关怀举动,往往也能激发勇敢,甚至是英勇的抉择,能再次注入新动力,在个人和团体之间燃起新希望”。为此,教宗提起他与长崎、广岛原子弹幸存者的感人会晤。这些幸存者至今为恐怖的过往做见证,以确保并建设一个“更公义、更友爱”的未来。事实上,记忆有如“根基”,它是“为当下和未来做出和平决策的轨迹”。

        和平是对人心的挑战

       开启和平的道路是个极为复杂的挑战,因为人际关系、团体和国际之间的许多利益互相矛盾。为此,教宗呼吁众人发挥“道德良知,以及个人与政治意愿”,因为和平由人心而生。我们必须“不断重振政治意愿,以开启新的修和进程,促使人民及团体同心合一”。

        在宽恕中认出彼此互为手足

       教宗吁请众人“”放下控制他人的欲望,学习将彼此看作“天主的儿女,自己的手足”。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将能打破“冤冤相报的循环”,接受希望的道路。“学习活出宽恕有助于增进我们的能力,以成为和平的男女”。真正的和平通过更正义的经济体制而来。本笃十六世教宗曾表明这一点,并在《在真理中的爱德》通谕中期许一种 “不求偿和促进共融的经济活动”(参阅:39号)。

       生态皈依:以新的目光看待生命

       接着,教宗方济各谈论了《愿祢受赞颂》通谕。他指出,我们仇视他人、不尊重共同家园、糟蹋天然资源的行为造成种种后果;面对这一切,我们应该进行生态皈依。以亚马逊为题的世界主教会议开启了一条道路,它督促我们恢复“团体和大地之间、当下和记忆之间,以及经验和希望之间的和谐关系”。这是一条聆听并默观天主恩典的道路,进而促使我们与他人相遇,“”为整个人类大家庭谋求公益。“生态皈依引导我们以新的目光看待生命,体会到造物主慷慨恩赐我们大地,并召叫我们喜乐地分享,度简朴的生活”。如此一来,“我们与耶稣相遇的所有果实,便能体现在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中”。

         我们盼望的一切都得到满足

       在文告的最后一章,教宗强调,“修和的道路需要耐心和信任。若不盼望和平,和平就无法实现”。我们要在天主圣爱的启发下彼此互信;天主深爱着我们每个人,祂的爱“无边无际、不求回报、不知疲倦又能使人自由”。教宗邀请众人跨越恐惧,促进相遇文化,“使每次相遇化为机遇”,视之为“天主圣爱慷慨的恩赐”,从而活出普世兄弟情谊。

        对基督徒而言,这条道路蒙受修和圣事的支持(参阅:哥120),它“要求我们摒弃思言行为上对近人和对万物的暴力”。在我们所领受的宽恕中,我们踏上旅途,日复一日地将宽恕带给其他人,有朝一日我们终将成为“正义与和平的工匠”。  (摘自网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