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行主旨 知足感恩
发布日期:2024-06-03 | 作者:天光编辑部——访北京教区若瑟修女会英木兰修女
■赵兰英
英木兰修女小档案:
1933年生于北京,满族人,从小领洗,圣名小德兰,会名安琪·德兰。
1950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专业,大学文化。
1983年调入北京教区工作,任北京市天主教爱国会副秘书长。
1992-1994年,在河北省唐山市圣母无染原罪传教修女会做初学修女(为北京代培)。
1994年5月7日(中华圣母瞻礼)发初愿,当日返回北京教区若瑟修女会。
1997年发三年暂愿,2000年5月发五年暂愿,2002年7月28日矢发永愿。
1994年5月至1996年10月在北京教区老修女院工作。
1994年10月任北京教区若瑟修女会副会长兼教区外事办公室主任。
1999-2009年任北京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副主席。
2007-2009年任北京教区若瑟修女会会长。
2023年至今荣休在北京教区若瑟修女会。
(上接第9期/总第591期)
那是在199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傅铁山主教与河北唐山教区刘景和主教相见,傅主教提到了英木兰的夙愿。刘景和主教当即答应英木兰可以先到唐山教区修女会入会。当时唐山教区还未正式成立有修女会,但已有十几个有意做修女的姑娘被提前招到教区主教府工作,随时等待时机入会。在天主圣意的安排下,在刘景和主教的积极推动下,酝酿了5年之久的“时机”就在当年成熟了。随着唐山教区圣母无染原罪传教修女会正式成立,英木兰有幸成为了这个修女会第一批望会生中的一员。在修女会两年保守学习期满后,1994年5月7日,英木兰迎来了自己生命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那一天适逢中华圣母瞻礼,她顺利发初愿,修女梦终于成真。时隔多年,再回首发初愿时那个激动而难忘的神圣时刻,如今已是91岁高龄的英修女依然记忆犹新。她难掩兴奋之情地说道:“我发初愿那天,时任北京市宗教局的华谦处长、北京市天主教爱国会石洪喜副主席、北京教区若瑟修女会第一批修女代表董小红和鲍美侠都到现场作了见证。刘景和主教当时特别声明我是为北京教区代培的修女。”发初愿后的当天下午,英修女便回到北京,自此正式加入北京教区若瑟修女会,成为修女会中最年长的一位修女,也荣幸地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教区培养的第一批修女中的一员。
在英修女的人生履历中,59岁时如愿成为一名修女,实是一段富有传奇的经历。这固然是她个人的选择和坚持,但如果没有天主的拣选和悦纳,是断然不能成功的。因为主说:“不是你们拣选了我,而是我拣选了你们。”(若15:16)由此,英修女发自肺腑地说:“我能够回到教会工作,又进入修女会成为一名修女,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我的一生过得很有意义,这是天主赐与我的特殊恩典,我永生难忘。我也会倍加珍惜这份独特的恩宠,努力度好修女的‘三愿’(神贫、贞洁、服从)生活,竭力做好基督的净配,努力成为一棵‘好树’,多结圣德的果实。”
二、信仰人生关键在信
作为一位饱受生活磨练的耄耋老人,一位富有特殊人生经历的教会长者,一位恪守信仰虔诚度奉献生活的年老修女,英修女在谈到自己对信仰的感悟时,只概括为一个字:“信”。她说:“信仰,说到底就是一个‘信’字。信是根本,如果不相信天主,也就没有了信仰。信天主,就是相信天主创造了天地万物,创造了人类,创造了生命。如果没有天主,便没有这一切。”如经上说:“因着信德,我们知道普世是藉着天主的话形成的,看得见的是由看不见的化成的。”(希11:3)藉着自己多年来的信仰经验,英修女深有感触地说:“看一个人热心不热心,不在于他(她)会念多少经文,而是看对于天主的那份信赖和依恃之心。”她特别提到,因为人性的软弱,难免会常常跌倒得罪于天主,人犯罪后因感到内心愧疚,便会求得天主的宽恕,从而更加仰望于天主,渴望得到天主的助佑,帮助自己战胜诱惑。由此,对天主的爱会变得更深了。英修女不无感慨地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罪人,如果一个人从来不犯罪,都不知道怎么去爱天主了。因此耶稣说:‘不是健康的人需要医生,而是有病的人;我不是来召义人,而是召罪人’(谷2:17)。”已故教宗本笃十六世也曾说:“教会是耶稣与罪人同席的继续。”的确,信仰就是对天主的一种无限的信赖和服从。
英修女感言信仰的根本在于“信”,意即关键在于“信德”。她说,如果一个人没有信德,也就谈不上望德和爱德了。就如圣保禄宗徒所言:“信德是所希望之事的担保,是未见之事的确证。没有信德,是不可能中悦天主的,因为凡接近天主的人,应该信祂的存在,且信祂对寻求祂的人是赏报者。”(希11:1,6)饱经沧桑岁月历练的英修女,正是因着对天主的一种坚定的信念,因着一份无比的信赖,因着一腔牢固的信德,最终战胜了生活和工作中的各样挑战,为自己赢得了人生的精彩,获得了天主丰厚的赏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