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时期的天主教音乐——以利玛窦《西琴曲意》为中心的考察
发布日期:2024-06-20   |    作者:天光编辑部

■杨洁

一、《西琴曲意》的由来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等人到达北京,在进呈万历皇帝的物品中有一架西洋琴(manicordio,当时欧洲的一种“击弦式古钢琴”)。由于“视中州异形,抚之有异音。皇上奇之,因乐师问曰:‘其奏必有本国之曲,愿辟之。’”而为了给演奏的乐曲配上歌词,利玛窦将自己熟悉的数曲“道语”,“译其大意,以大朝文字,敬陈于左。”是为《西琴曲意》。

       《西琴曲意》共有8章,分别是《吾愿在上》《牧童游山》《善计寿修》《德之勇巧》《悔老无德》《胸中庸平》《肩负双囊》《定命四达》,尽管名义上是介绍“西琴”,但主要内容是通过8个道德方面的主题来阐述天主教思想。《西琴曲意》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首刊,附刻于《畸人十篇》之后,后来收录在李之藻编的《天学初函》丛书中。

       《西琴曲意》是“第译其意,而不能随其本韵者,方音异也”。其中有一部分是从“道语”翻译而来,其主要内容是天主教赞美诗;有一部分是作者自己的人生感叹。利玛窦在日记中将《西琴曲意》称作Canzone13-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抒情诗),文字上则采用汉语诗歌的韵律。因此,尽管说是“翻译”的作品,但是实际上《西琴曲意》糅合了中国诗歌和意大利抒情诗的体裁样式,即使是其中的赞美诗部分也都在他的著作《天主实义》中已经出现过,所以也可以说这是利玛窦创作的作品。

       二、《西琴曲意》的儒学化阐释方式

       《西琴曲意》采用儒学化的方式来阐释天主教思想,利玛窦选择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所关注的几个主题来加以论述。例如,《吾愿在上》章论及“无私”;《牧童游山》章论及“本心”;《善计寿修》章论及“寿”与“德”的关系;《德之勇巧》章论及“大成之德”;《悔老无德》章感慨“老将臻而德未成”;《胸中庸平》章论及“抱德勇智者”不以“荣”“穷”外物为虑;《肩负双囊》章论及“待己待人”的宽严;《定命四达》论及“定命”。这些主题实际上是当时儒家士人文章诗词中经常论及的主题。

       《西琴曲意》有的内容尽管是译自天主教“道语”,取材于《圣经·圣咏》,不过却是通过儒学化的方式进行表达。例如,《牧童游山》:“牧童忽有忧,即厌此山,而远望彼山之如美,可雪忧焉。至彼山,近彼山,近不若远矣。牧童、牧童,易居者宁易己乎?汝何往而能离己乎?忧乐由心萌,心平随处乐,心幻随处忧。微埃入目,人速疾之,而尔宽于串心之锥乎?己外尊己,固不及自得矣。奚不治本心,而永安于故山也?古今论皆指一耳。游外无益,居内有利矣!”这一章通过“牧童游山”的故事来阐释“游外无益,居内有利”的道理,与明代的阳明心学思想的论述模式如出一辙;“忧乐由心萌,心平随处乐,心幻随处忧”这一类表达,与明代禅宗思想的表述也极为相似。利玛窦在《西琴曲意》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慨(一、五、八章),所谓“已夫老将臻,而德未成矣”,“吾赤身且来,赤身且去,惟德殉我身之后也,他物谁可之共欤。”与当时儒家士人的表述无异。

       《西琴曲意》儒学化的阐释方式得到了当时士人的赞赏,并且认为“这些歌曲提醒皇帝,应该以歌曲中所提到的品德来治理国家。”(《利玛窦中国札记》)显然,在当时的儒家士人看来,利玛窦这些关于道德的论述与儒家思想并无太多差异。

       三、晚明时期的天主教音乐

       《西琴曲意》显然是和乐曲相配的。不过这些歌词所配的曲调具体是什么,由于没有留下乐谱,已经无从考证了。也有学者推断其曲调为“格里高利圣歌”。(杨沐:《关于<利玛窦与欧洲教会音乐的东传>的通信》)但是考虑到“格里高利圣歌”中的赞美诗大多以《圣经》文句为依据,而且大多取自《圣经·圣咏》,所以这种可能性不大。(刘奇:《中国古代传入的基督教会音乐探寻》)而与《西琴曲意》相配的乐曲可能就是当时在宫廷中传授的曲子Sonata。(《利玛窦日记》)

       “依曲填词”在晚明天主教音乐中是一种普遍的状况。在天主教教会礼仪中,音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传播天主教思想的重要载体。不过,在晚明时期,相对于音乐而言,歌词这种文字内容的效果显然更加直接,因此当时天主教音乐首先注重的只是中国化的“填词”,对于采用何种乐曲并没有放在首位。这在后来明末清初吴历的《天乐正音谱》中也可以看到。吴历以南北曲的词格来填词,用中国传统南北曲格律来演唱天主教歌咏。尽管他在天主教音乐中国化方面更进了一步,但是和利玛窦在思路上是一样的。

       作为音乐方面的著作,《西琴曲意》是最早在中国刊行的天主教歌词集之一,利玛窦将天主教赞美诗翻译(创作)为中文作品,并采用中国传统文学的形式,是天主教赞美诗歌词中国化的早期尝试,这既是后人研究天主教音乐中国化的宝贵资料,也是中西音乐交流的一个实例。(作者单位为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摘自“微言宗教”微信公众号)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