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若干思考
发布日期:2024-11-18   |    作者:天光编辑部

■张风雷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的总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要义,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由之路。自20155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至20247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议》强调“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近十年来,我国宗教中国化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宗教界的思想政治引导明显得到加强,宗教界对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已形成基本共识,宗教中国化正在由表入里、由浅入深不断推进。但总体来看,新时代我国宗教中国化仍处在起步阶段,在思想上对于“化什么”“怎么化”“谁来化”等问题还存在不少模糊的认识,在实践上还存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内生动力不足、运动式一刀切等现象,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还不够系统深入。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正确把握了“怎么看”,才能有效探索“怎么办”。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首先要不断深化“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思想认识,对新时代我国宗教为什么要中国化、什么是中国化、谁来中国化等问题有深刻明晰的认识。

       一是要深刻认识新时代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任何宗教的生存发展都必须同所在社会相适应,任何宗教的存在形态都与其所处的时(时代)(地域)相关,都具有地域性、时代性特征。这是世界宗教传播发展的普遍规律,概莫能外。宗教能否长久地、健康地传承延续,取决于它能否适应所处时代、所处社会的发展变化。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不是党和政府强加给宗教界的任务,而是宗教生存发展普遍规律的客观反映,是我国各宗教自身健康传承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我国宗教的优良传统。在我国五大宗教中,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从外部传入的,都经历了长期的、主动的本土化,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逐步相适应。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宗教牢牢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走出了符合国情特点的中国化道路,成为了中国人自己的宗教。我国各宗教千百年来的发展历史充分证明了中国化是我国宗教传承发展的根本方向、总体趋势和基本规律。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内在要求,是总结党的宗教工作历史经验得出的必然结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国宗教适应我国基本国情和时代根本特征的内在要求,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宗教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民主改革,我国宗教逐步走上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后,形成了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确立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作为宗教工作的根本目标;十八大以来,明确提出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开辟了实现途径。新时代我国宗教的中国化,就是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适应。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防范化解宗教领域风险隐患的治本之策。当前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世界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种背景下,有的宗教出现了一些与中国化方向相背离的倾向和苗头,若不加以纠正扭转,势必会带来重大风险隐患,严重危害我国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防范化解宗教领域风险隐患的治本之策,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二是要正确把握新时代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对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还存在不少模糊的认识,如把历史上的宗教中国化与新时代的宗教中国化混为一谈,或者把“中国化”只是机械地理解为某种“结果”,没有认识到“中国化”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而动态发展的过程。所谓“中国化”,不仅仅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更是时代性的要求。就此而言,不仅尚未完全摆脱外来宗教色彩的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有深入推进中国化的问题,即使是历史上已完成中国化的佛教和中国本土土生土长的道教,也都还有不断推进中国化的任务。作为我们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尚且要不断推进“中国化时代化”,我国宗教就更需要“与社会发展同步、与时代进步同频”,不断推进中国化时代化走深走实,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在政治上自觉认同,在文化上自觉融合,在社会上自觉适应。(未完待续)(摘自“北京民宗”微信公众号)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