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需要把握的几个维度
发布日期:2024-12-26   |    作者:天光编辑部

■时江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为宗教工作领域贯彻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战略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坚持系统观念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一条重大原则,在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工作中必须始终认真把握、牢牢坚持。

       一、坚持系统审视,把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放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考量

       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重大创新论断,为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各地各宗教积极实践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强调“系统”二字,明确了当前宗教工作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使命任务,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宗教中国化求突破、开新局提供了坚强保证。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宗教工作篇章,要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这“两个大局”,把“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放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中去审视和对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结合起来,以改革促发展,以“变化”促“和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二、坚持系统兼顾,在守正创新中加快构建宗教中国化理论体系

       “破”与“立”是事物发展变革中的一对重要概念。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破是手段、立是目的,应把破和立统筹起来。一方面,破要坚决。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除宗教领域的“去中国化”“逆中国化”问题,防范化解矛盾隐患,扫除影响宗教中国化进程的障碍。另一方面,立要科学。要坚持目标导向,通过充分研究论证,科学树立目标,系统描绘蓝图,在教义教规、管理制度、礼仪习俗、行为规范等方面为宗教中国化指明具体的努力方向。当然,破不是改弦易张,立也不是另起炉灶,正确的方法是坚持守正创新,当务之急是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积极构建科学系统完备的宗教中国化理论体系,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建立我国宗教学自主知识体系,积极构建科学系统完备的宗教中国化理论体系,为宗教中国化实践路径提供理论支撑。

       三、坚持系统发力,进一步凝聚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广泛力量

       党政干部队伍、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宗教学研究队伍是做好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的重要力量。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不能只靠某一方面力量单打独斗,必须要加强宗教工作“三支队伍”建设,积极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形成强大合力。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党政干部队伍在推进宗教中国化中“导”的作用,通过积极宣传党的宗教工作政策,科学做好工作安排部署,把好政治方向,提升“导”的水平。同时,应坚持群众观点,通过宣传、教育、引导,耐心细致做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工作,激发他们推动宗教自我变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尊重和发挥他们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中的主体作用。应大力加强宗教学研究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思想政治坚定、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学风优良、善于创新的宗教学研究队伍,提高理论研究的政治站位和现实关注,充分发挥他们对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智力支撑作用,积极推动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未完待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