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国化
发布日期:2025-01-02   |    作者:天光编辑部

编者按: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创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创新发展,是新时代宗教工作与宗教研究的根本遵循。中国化发展是宗教在中华大地上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个论断的正确性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一次次被证明。基督的福音随着福传者的步履数次进入华夏大地,而其真正在中华沃土上扎根、成长、开花结果,还要追溯到以利玛窦神父为代表的一批批传教士秉承“尊重”与“适应”的策略,对中华传统文化加以吸收与润化,才终于使基督信仰得到中国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天主教信仰与中华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诞生了诸多具有中华民族特质的天主教建筑、艺术、礼仪等珍贵成果,直到今天依然为人们所尊崇敬仰。

       为展示这些横贯古今的天主教中国化硕果,通过今昔对比,与大家共同体验百年来的繁华经典,并为我们今天的教会中国化发展实践道路提供宝贵参考和有益启迪,天光编辑部特策划新栏目“图说中国化”,以图片的形式生动展现天主教中国化礼仪与艺术“和、合、融、容”的非凡特征,让人们在直观美妙的视觉享受中感悟天主教中国化的深邃内涵。

       “图说中国化”栏目接下来请大家欣赏由北京市政协主办的“衣冠齐楚·和美共生——宗教中国化北京故事·服饰文化篇专题展”天主教部分的系列图片。

 

明清至民国时期传教士服饰

明清之际来华的传教士们,在面对异质文化和多重身份的矛盾冲突时,主动穿起了中国传统服饰,身体力行地进行宗教本土化的尝试。

传教士服饰遗存

 

祭巾

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为适应中国习俗,在徐光启、李之藻等帮助下,设计出用于遮盖司铎头部的中国式祭巾。

 

祭披

 17世纪末,西方天主教祭服上开始出现了融合中国元素的刺绣图案。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陆征祥(1871-1949)曾穿过一件以凤凰主题纹样为特色的哥特式祭披。

       绣有中式植物纹样的罗马式祭披中,有些还以牡丹、莲、荷、菊等纹样作装饰。

 

罗马式祭披,有的呈现明显中国化特征,装饰纹样与色彩具有中国风格。

       有的祭披用中国传统人物造型塑造圣母子形象。

①凤凰与缠花卉纹样的罗马式祭披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布鲁克林分馆藏

 

②聚宝盆与枝花卉纹样的罗马式祭披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布鲁克林分馆藏

 

③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古装

圣母主题罗马式祭披

 

        凤凰纹样祭披            中式植物纹样罗马式祭披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