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发布日期:2025-01-03   |    作者:天光编辑部

2023年版)

 编者按: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大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主题教育中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性,号召社会各界坚持不懈开展主题教育。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宗教界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阐释工作,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天光编辑部特开辟专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的核心内容进行连载,敬请读者朋友们认真研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

 

(上接2024年第24/总第606期)

       180)我国力争二〇三〇年前实现碳达峰,二〇六〇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是一场硬仗。必须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4.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181)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生态治理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如果因小失大、顾此失彼,最终必然对生态环境造成系统性、长期性破坏。要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

       182)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生态保护和修复不能各管一摊、相互掣肘,而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要把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5.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183)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基本建立,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这些制度成果来之不易,必须继续坚持、不断巩固、持续深化。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健全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强化绿色发展法律和政策保障,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不断提高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强化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权威,保证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效。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要下大气力抓住破坏生态环境的反面典型,释放出严加惩处的强烈信号。对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人,凡是需要追责的,必须一追到底,决不能让制度规定成为“没有牙齿的老虎”。

       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一些重大生态环境事件背后,都有领导干部不负责任、不作为的问题,都有一些地方环保意识不强、履职不到位、执行不严格的问题,都有环保有关部门执法监督作用发挥不到位、强制力不够的问题。要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严格考核问责。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责。

       6.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184)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珍爱和呵护地球是人类的唯一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同舟共济、共同努力,协调人与自然关系,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在这件事上,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积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

       185)中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上,中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动承担同国情、发展阶段和能力相适应的环境治理义务,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要贡献。积极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迈上新台阶。加强南南合作以及同周边国家的合作,共同打造绿色“一带一路”,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环境治理能力。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为了人类共同的未来,各国应该携起手来,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好人与自然关系;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人民福祉为中心,增强各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国际法为基础,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公平合理。中国愿同各方一道,共筑生态文明之基,共走绿色发展之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让子孙后代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

      十四、坚定维护国家安全

       ——关于新时代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1.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

       186)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我们党诞生于民族危亡之时,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有着刻骨铭心的认识,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紧紧抓在手上。进入新时代,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国家安全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87)在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国家安全全局,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把我们党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和境界,为破解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难题、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总体国家安全观关键在“总体”,强调的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系统思维和方法,突出的是“大安全”理念,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诸多领域,而且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拓展。必须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未完待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