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服务,越喜乐
发布日期:2025-03-05   |    作者:天光编辑部

——访亦庄祈祷所爱心组教友骨干

■刘源

 

编者按:北京教区亦庄祈祷所爱心组成立于2011年,经过近14年的沉淀与发展,团体由最初的青涩逐步走向成熟。通过到医院、敬老院慰问,捐资助学等方式,步武基督芳踪,将天主的大爱播撒向最弱小的兄弟,温暖了无数颗在痛苦与孤寂中挣扎的心灵,收获了众人的一致好评。近日,天光编辑部采访了亦庄祈祷所爱心组的三位教友骨干,听他们分享陪伴爱心组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三位老师既介绍了团体在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又讲述了个人在社会服务过程中所获得的灵性生命成长与难忘经历,给笔者带来了很大的触动。下面就请您随我们一同走近亦庄祈祷所爱心组,走近三位教友,看看他们的分享能够带来怎样的感悟与启示吧。

(上接第2/总第608期)

      

一次为肿瘤患者服务的尝试,却意外成为让马玛利亚教友久久难忘的经历。那是一位饱受肺癌病痛折磨的老人,大家看着她受罪挣扎的模样,心里都非常不是滋味。经过家属的同意,马玛利亚教友试着点了一点水,轻轻浸润她的嘴唇,谁知这位老人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一口气没上来暂时窒息了。医生赶紧拉着她去抢救,马玛利亚教友带着自责和惊恐一下子跪在地上,低下头不停地默念玫瑰经。幸运的是,在天主的庇佑下,这位老人最终转醒了过来。

       马玛利亚教友向爱心组的教友们讲述了这件事,大家都深感后怕,虽然这次的经历似乎颇有些偶然和蹊跷,但还是引起了大家的反思。在天主的启迪之下,马玛利亚教友深刻意识到,作为医院的志愿者,要服务好患者,还应当具备更多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再辅以慢慢积累起来的经验,这样就能尽可能减少类似情况的发生。

       在后来的志愿服务过程中,马老师和教友们都非常注重培养自己照顾各类肿瘤患者时的方式方法。尽管很多家属和患者在熟识之后,对他们抱着十分的信任,他们还是会在需要帮忙护理患者的时候,先考虑好怎么做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跟家属和患者把这些想法说清楚,充分沟通好后,才全神贯注并且非常小心谨慎地给患者送去帮助,确保他们在安全中获得照料。

       崔玛利亚教友对此同样深有感触。她在“彩丝带”负责给患者及家属义务理发。开始时义工队伍条件有限,她就自己买来理发用具服务大家。理发是个需要点专业水准的技术活,崔老师带着一腔热忱,有好几次却被家属泼了冷水:“你会不会剪啊,你看看这块都弄豁了,还是我来吧。”“早知道你剪成这样我就不让你给我弄了。”……

       没能服务好病人和家属,让崔玛利亚教友心情沮丧,“想奉献爱心,结果没给人家弄好,那就根本没有意义了。”从那时候起,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练好理发的技术。她在短视频平台上看理发教程,觉得有收获了就拿家里人练手。后来还嫌自己提高的慢,便带着焦虑和思索上了街,走着走着看到街上有理发馆或者发廊,她毫不犹豫地推门进去,向那些专业理发师请教。理发师听完她的来意,被她的爱心和求索精神打动,就同意在闲暇时间教她剪头发。

       在崔玛利亚教友的不懈努力下,她的理发水平突飞猛进,再去肿瘤医院服务时,大家见她一次比一次剪的好,慢慢都认可了她的技术。现在,崔老师一个上午可以服务三四十位患者和家属,剪得又快又好,还非常耐心负责,一定做到让每个人都满意。到养老院为老人们理发更是她最乐意去做的事情,有时老人们的精神状态会因着一个清爽利索的发型而出现改观,看着他们照着镜子笑逐颜开,崔玛利亚教友内心也是说不出的喜悦。

       崔老师的爱人也因着爱心组教友们的慈善行实对天主教信仰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崔玛利亚教友建议丈夫和自己一起进教堂多接触信仰,保持热心,遭到他的婉言谢绝。他之前进堂参与弥撒后,认为弥撒只是一种形式大于实际的宗教仪式。天主教的教理教义当然是震撼人心,引人向善,然而这个宗教究竟是好是坏,值不值得信仰,光从理论和仪式当中也许还不足以看出来。后来,他看到堂区爱心组的神长教友们克服种种困难,以“彩丝带”志愿者的身份走进肿瘤医院,真心实意地为处在苦难当中的人们送去了爱与温暖,并且大家为了做好服务都在努力培养提高自身的能力。他深受感动,这才打心底里认可了天主教信仰,明白了教会对于耶稣的训导并非只是口头说说而已,而是真的付诸行实,为了能够荣主益人,服务人群,基督徒哪怕自己吃苦头也心甘情愿。正如耶稣所言:“你们应当慈悲,就像你们的父那样慈悲。”(路636

       从此以后,崔玛利亚教友的爱人对信仰热心起来,全力支持妻子的爱心行动。他其实一直非常希望能够为社会上的弱小兄弟多做些事情。夫妻俩积极寻找奉献爱心的渠道,直到今天,他们还在坚持为处在贫困当中的孩子捐赠衣物。

       马玛利亚教友告诉我们,亦庄祈祷所的神长教友们都满怀着一腔热情,步武基督芳踪,尽自己微薄的力量把天主的大爱播撒向社会弱势群体。说起来,这里的教友们很多都是外地来京的打工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自身的收入并不高,自己的生活可能也只是温饱,然而,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不够富裕便停下奉献爱心的脚步。

       本堂刘谦逊神父考虑到教友们的普遍情况,提出“每日一善”的慈善捐助计划,即每位有心帮助那些最弱小兄弟的基督徒,每天拿出至少一块钱捐给他们。神父的话语不多,行动起来却格外坚定,模范带头作用让所有人都为之一振。一天一块钱,虽然每个人每月的付出可能并不多,但是只要每个人都心怀慈悲,因着信仰日日持续不间断地奉献绵薄之力,集合众人的力量积少成多,涓涓细流也能慢慢汇成江河,力所能及的奉献终将改变许多人的命运。教友们踊跃响应神父的倡议,截止到采访时,亦庄祈祷所共有125人正在参与“每日一善”的行动,教会公益慈善的种子一刻不停地茁壮成长着。

       坚持不懈的公益慈善服务与爱心捐赠增长了众人的爱德,使大家的灵性生命在服务和奉献当中获得提升,让每个人都真切地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人生的意义。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爱心组的三位教友骨干坦言,在服务人灵的过程中,尽管遭遇过这样那样的困难和磨砺,却时时都能够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喜乐与舒畅,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天主的恩典。

       一切都是上主最好的安排,正如张若瑟教友所说:“圣神是一条线,牵引着所有人走向服务的岗位。”亦庄祈祷所爱心组的教友们,在神父的引导和带领下,用自己的真心践行信仰,用自己的爱心服务他人,用自己的行实见证福音。上主因着他们心中有爱而拣选了他们,藉着他们的手施行祂伟大的爱的工程,而他们以天主最为中悦的方式回应了召叫,回应了自己内心深处最为真实而热切的声音。正如经上所言:“他们所作的,不但如我们所盼望的,而且按照天主的旨意,把自己先奉献给主,也献给了我们。”(格后85

       值此希望禧年之际,愿我们每一位基督徒都能如同亦庄祈祷所的神长教友们一样,以自己的行实踏上希望的朝圣之路,成为天主恩宠的分施者,成为天主大爱的传递者,以令人们称颂的芳表让最弱小的兄弟,让处于急难苦痛中的人们得到救助与解脱,获享他们一直急切盼望着的平安与喜乐!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传递爱的正能量,积极弘扬时代新风尚,大力挥就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美丽人生画卷,为构建天主所悦纳的美好国度添砖加瓦!在服务与奉献中收获数不尽的喜乐与恩典,积累天上的无穷宝藏!(完)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