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宗徒大事录》的教理讲授(十)
发布日期:2025-04-08 | 作者:天光编辑部周三 教理
编者按:教宗方济各在每周三公开接见群众时,会进行一段要理的讲授。所讲授的内容总是受到众人的青睐并竞相学习。有鉴于此,天光编辑部特邀北京教区神学研究室副主任、教区图书馆馆长王湛波神父,对教宗的要理讲授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开辟“周三教理”专栏,方便广大神长教友学习这部分内容。
“他给他们宣讲了耶稣。”(宗8:55)斐理伯及福音传播新的征程。
斯德望殉道之后,传播天主圣言的“征程”似乎因“遭到严重迫害的耶路撒冷教会”受到冲击(宗8:1)。此后,只有宗徒们留在了耶路撒冷,许多基督徒却逃散到犹太和撒玛黎雅乡间。
在《宗徒大事录》这本书中,受迫害成了宗徒们生活的常态,正如耶稣所说:“如果人们迫害了我,也要迫害你们”(若15:20)。可是,迫害,非但没有扑灭福音传播之火,反而使其燃烧得更旺。
从《宗徒大事录》中我们读到了斐理伯的所作所为;他开始在撒玛黎雅的城市传教,释放被罪恶所束缚的人,还行了治愈疾病的奇迹做为标记,陪伴着圣言的宣讲。这个时候,圣神标识出福音旅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祂催迫斐理伯出去,去见一个向天主敞开心扉的外邦人。斐理伯站起身来满怀热情地出发了;当他走在一条荒凉而危险的道路上,遇到了一位厄提约丕雅(又名埃塞俄比亚)女王的高级官员——她宝库的总管。这人来自厄提约丕雅的皈依犹太教者,他去耶路撒冷朝拜后,在返回的途中,坐在马车上,诵读着《依撒意亚》先知书,“受苦的仆人”这一节。
斐理伯走近马车,问他:“你明白你读的是什么吗?“(宗8:30)。厄提约丕雅人回答说:“若没有人指教我,我怎么能够明白呢?”(宗8:31)。这位有权势的人承认自己只有在被引导后,才能理解天主的话语。尽管他是一位伟大的银行家、经济事务大臣,还拥有金钱等一切权力,但是他谦虚的承认,若是没有人给自己解释就无法理解《圣经》的话语。
斐理伯与厄提约丕雅人之间的对话使我们反思,仅仅阅读《圣经》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理解它的意义,通过超越“剥皮”(表面)来寻找“果汁”(本质),然而要想在《圣经》中获得圣神的恩宠,只有祈求祂的光照,因为是圣神使文字具有生命。正如教宗本笃在关于“天主圣言”的主教会议之伊始所说,“解经,真正的阅读《圣经》,不仅是一种文学现象,(……)也是我们存在的活动”(《默想》,2008年10月6日)。进入天主的话语,就是愿意打破自己的局限,以便与基督相遇,并使自己与基督相似,而基督就是天父活生生的言语。
那么,谁是厄提约丕雅人所诵读经文中的主角呢?斐理伯向他的对话者提供了那阅读内容的关键:那位温顺而受苦的仆人,不以邪恶回应邪恶,那位被认为不成功、无结果甚至最终还得被人除掉,却要使人们从罪恶中解脱出来,为天主结出果实,祂正是斐理伯和整个教会所宣告的耶稣基督!借着祂的逾越赎回了所有的人。最后,厄提约丕雅人认识了基督后,要求洗礼,并宣布对主耶稣的信仰。这个故事很美,但是谁感动斐理伯去沙漠会见这个人呢?是谁感动斐理伯靠近马车的呢?是圣神。圣神才是福传的主角。(比如:)“爸爸,我要出去传福音”——“好吧,那你会怎么做呢?”“哦,我要宣传福音,我要说耶稣是谁,我要努力说服人们相信耶稣是天主。”亲爱的人哪,这不是福传;因为没有圣神,就没有福传。或许它是改宗(改变教团的归属),或宣传事业;而福音化(或福传)是意味着允许自己被圣神所引导,让祂成为感动你去宣讲的那一位,借由你的见证——甚至殉道——或借由你的话语去宣扬。
在带领厄提约丕雅人与复活的主相遇后(因为厄提约丕雅人明白了预言,他与复活的主耶稣相遇)斐理伯消失;圣神把他提去,派遣他去做另外的工作。我们说福传的主角是圣神,什么是基督徒做为福传者的标记呢?喜乐,甚至在殉道中。斐理伯就是这样,满怀欢喜,到了另一处传播福音。
愿圣神带领宣讲福音的教友(领受洗礼男女),不将别人带向他们自己,而是基督;使他们能为天主化育制造空间;使他们能解救别人并使别人在天主面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