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国化
发布日期:2025-04-17 | 作者:天光编辑部编者按: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创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创新发展,是新时代宗教工作与宗教研究的根本遵循。中国化发展是宗教在中华大地上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个论断的正确性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一次次被证明。基督的福音随着福传者的步履数次进入华夏大地,而其真正在中华沃土上扎根、成长、开花结果,还要追溯到以利玛窦神父为代表的一批批传教士秉承“尊重”与“适应”的策略,对中华传统文化加以吸收与润化,才终于使基督信仰得到中国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天主教信仰与中华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诞生了诸多具有中华民族特质的天主教建筑、艺术、礼仪等珍贵成果,直到今天依然为人们所尊崇敬仰。
为展示这些横贯古今的天主教中国化硕果,通过今昔对比,与大家共同体验百年来的繁华经典,并为我们今天的教会中国化发展实践道路提供宝贵参考和有益启迪,天光编辑部特策划新栏目“图说中国化”,以图片的形式生动展现天主教中国化礼仪与艺术“和、合、融、容”的非凡特征,让人们在直观美妙的视觉享受中感悟天主教中国化的深邃内涵。
“图说中国化”与您分享民国时期中国画家笔下的圣母像。在中国天主教的发展过程中,如何使外来的圣像中国化,易被国人接受,这是一个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其实,历史上中华民族信仰中的多元“圣母”,都是表达众人所祈盼的,大能而慈悲的母亲。天上唯一慈母的“象征和徽号”,就是让人充满敬意、信托、依靠的中华圣母。
民国时期的辅仁画派以《圣经故事》为主要题材,将其中的宗教人物中国化,如圣母玛利亚的绘像中使用了传统仕女画的造型和技法,还有的参用了中国民间信仰中的观音菩萨像,面孔也是中国人的形象,描绘了这位天上慈母光鲜亮丽、美艳灿烂;美丽温柔、纯洁善良;庄重虔诚、慈悲仁爱的完美形象,实现了中西合璧的奇观。下面让我们看看中国画家们如何让圣母玛利亚变成中国人。
方希圣作品
天主立圣母为天地之
母皇及世人之主保
圣母领报
方希圣(Edmondvan Genechten,1903-1974),比利时人,1924年入圣母圣心会,1929年来华,1930年晋铎;历任西湾子、两间房子、灶火沟等地本堂,后居北京,执教辅仁大学,教授西方艺术课程,推广圣艺。
陈缘督作品
亚物光耀海星
天神之后
陈缘督,圣名路加(1902.3-1967.1),原名陈煦,字缘督,号梅湖,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历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京华美术专科学校、辅仁大学美术系、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讲师、教授。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他擅长人物、动物画,在连环画方面也是贡献良多,作品部部经典,同时他也是中式圣像画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