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个融入”提升宗教院校价值观教育
发布日期:2025-07-02 | 作者:天光编辑部●盖逸馨 方海东等
宗教院校的价值观教育不仅是宗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宗教中国化的关键环节。“四个融入”指的是通过教育体系、宗教实践、管理制度和文化建设四个维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宗教院校价值观教育。通过系统的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其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上接第12期/总第618期)
一是优化课程设置。在宗教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叉领域,设计并开设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宗教信仰》《宗教与社会和谐》之类的课程。帮助学生在宗教学习过程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促进学生将宗教信仰与社会责任、国家认同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其全方位的价值观体系。在教材内容中,清晰地阐明宗教教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通之处,如爱国、友善、平等、公正等基本价值,确保学生能够在宗教信仰的框架内认同并践行这些价值观。这种教材设计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宗教和社会的理解,也为他们提供了道德指引和社会规范的理论基础。
二是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飞速发展的数字技术给现代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带来巨大变革,从纸质到电子,从文字图片到音频视频,从“面对面”到“键对键”,教育系统产生深远变革。将数字技术有效融入教学过程中,提升课堂互动性和学生学习体验,以新颖形式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宗教院校思政课教师利用在线资源、教学软件和多媒体工具,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融入宗教实践
宗教院校因其特殊性,宗教实践教育在整体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丰富形式融入宗教实践是创新“四个融合”形式的应有之义。
一是多维度宗教活动形式。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不仅承载着宗教信仰的核心内容,还为传递社会责任、道德伦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独特的途径。在这一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通过宗教仪式和教义讲解的形式潜移默化地传播与实践。例如,在宗教教义的讲解中,可以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关社会责任、爱国情怀、慈善精神等内容,结合宗教经典中的教义,深化其对社会伦理和道德责任的理解。帮助学生读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
二是多样化社会实践方式。宗教院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帮助弱势群体和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宗教的慈善精神有机结合。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其社会责任意识,并促进其对社会的积极贡献,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这种将价值观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融入管理制度
宗教院校的管理制度不仅仅应当规范学生的学术行为,更应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和内涵。
一是完善宗教院校规章制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理念融入日常学生管理,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宗教人才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在评选、奖惩制度中,将道德行为与学术成绩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取得学术成就的同时,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等价值观。例如,宗教院校可以通过设立道德模范奖、社会服务奖等评选标准,综合评价学生的学术表现与社会责任行为,促使其在道德修养和社会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建立科学合理评价体系。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程度作为评价标准之一。这种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表现,更重视学生在思想品德、道德修养、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通过这一评价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校园内得到广泛传播和深刻实践,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为宗教院校培养合格宗教人才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四)融入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隐性教育功能。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在日常教育与实践中得到有效传播与深化。
一是升级校园活动形式。宗教院校应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宗教节庆以及艺术展览等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与践行。通过组织讲座、座谈会等文化活动,邀请社会学者、宗教学者、宗教领袖等不同领域专业人士共同探讨宗教教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逻辑联系和融合路径。激发学生思考,促进不同学科、不同宗教之间的思想交流,在思想文化层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提供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多元视角。
二是推动校际文化交流合作。通过跨文化对话,不仅能够促进宗教院校的文化自信,还能帮助学生从更广泛的文化背景中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性和适应性。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尊重与理解,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多元文化交融的环境中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一过程中,宗教院校不仅仅是价值观的传播者,更是价值观实践的引导者。(完)[作者单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盖逸馨为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摘自“微言宗教”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