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刘柏年: 对天主教中国化的几点看法
发布日期:2025-07-23   |    作者:天光编辑部

编者按:为更好地对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提供学理和实践借鉴,2025年春节前夕,中国宗教杂志社记者对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原名誉主席刘柏年进行了一次非常有深度的专访。天光编辑部在学习此篇专访文章后获益良多。刘老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天主教独立自主自办教会事业的亲历者,始终孜孜不倦致力于推进中国天主教的爱国爱教事业和中国化进程。针对中国宗教杂志社记者精心准备的问题,这位耄耋老人思路清晰、神采奕奕,结合自己的经历侃侃而谈。他时而以浅显易懂的言语,讲述不同历史时期关于宗教的形势政策;时而以坚定的语气,表明一位宗教界人士在涉及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大是大非问题上该坚持的原则。他的话语掷地有声,闻之令人醍醐灌顶,印象深刻。在访谈中,刘老对天主教中国化的发展道路提出了独到中肯的见解。为此,天光编辑部将这篇专访进行转载,以飨读者。希望广大神长教友在阅读之后,更加明了我国天主教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化发展方向,大家能够更加坚定走宗教中国化道路的决心,让我们众志成城,大踏步地朝着这个方向行稳致远。

(上接第12/总第618期)

刘柏年,1934 年5 月出生,贵州省修文县人。曾历任山东省青岛市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山东省天主教爱国会主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

 

在您看来,当前推进天主教中国化还有哪些需要重点加强的方面?

第一点,中国教会非常需要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神学思想、神学理论。我同国际上其他国家的神学家们多次进行交流,他们都有适合当地牧灵福传事业的神学思想。我们应该有中国的神学思想,这是推进天主教中国化的理论保障。这就需要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有正确的认识,在坚定“四个自信”的基础上去开展和加强天主教神学思想建构。

       第二点,我们要对外讲好中国天主教故事。我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退休之前,应邀出访过20多个国家,同几百位教区主教、神父及枢机主教交谈过,先后接待过60多个国家的主教、神父、修女、神学家和40多个国家的记者。我的经验是,对外交往要掌握平等友好的原则,不卑不亢,以我为主讲好中国天主教故事,消除误解,同时也要了解对方的宗教信仰情况。我们要用讲事实的方法,理解和消除他们产生误解的原因。针对故意的污蔑造谣,以及对中国宗教政策的攻击,我们更加要摆事实、讲道理,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宗教健康传承的可靠保障,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和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状况。

        比如,国外有人攻击中国共产党不信教,我们提出中国共产党对五大宗教一视同仁,对待各宗教一律平等。有的国家是宗教国家,信仰其他宗教就会受歧视,不同宗教之间有矛盾,甚至有战争。这在中国不存在,中国各宗教都是平等的。中国五大宗教过去是有过矛盾的,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后各宗教和睦相处,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

       其实对外交往我们有许多优势,可以从多个方面在对外宣传中讲好中国天主教故事。例如,中国天主教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推进民主办教和自选自圣主教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中国教会的平信徒、修女都在教会内有一定的地位和责任,体现了“梵二会议”精神;中国的主教、神父、修女、平信徒的代表被选为全国及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各方面参政议政,为国家各项事业献谋划策,同时维护教会的合法权益;中国天主教几十年来欣欣向荣的情况;中国五大宗教和睦相处,共同致力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等。(本文完)(摘自“微言宗教”微信公众号)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