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蒙召 与时偕行
发布日期:2025-07-31   |    作者:天光编辑部

——访北京教区潘海静神父

 

●赵兰英

 

编者按:潘海静神父出生于传统老教友家庭,在家人的言传身教下,在教堂浓厚的信仰氛围中,他从小信德坚固,爱德活泼,热衷于堂区服务,甚至曾经为了方便辅祭常住在教堂。作为家中的独生子,他在回应天主召唤的道路上没有丝毫犹豫,反而慷慨地奉献自己,意志坚定地迈向铎职生涯。就在刚刚过去的晋铎五周年纪念日里,他感叹时光易逝,作一位神父很容易,但作一位好神父很难。为此,他一直迎难而上,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努力丰富学识,以恒久忍耐的祈祷加强灵修素养,以默默无闻的服务奉献自己,只愿能成为首善之区的一名好神父,与主相随,与时偕行,在新时代的宗教工作中,勇担福传使命,不负铿锵誓言。近日,天光编辑部采访了潘海静神父。

 

潘海静神父小档案:
1985 年5 月出生于河北石家庄涿鹿县
圣名:玛尔定
2005 年在邯郸备修院学习
2014 年6 月在北京天主教神哲学院学习
2015-2019 年在西班牙留学
2019 年8 月24 日在北堂晋铎
2020-2022 年任北京天主教神哲学院教务处主任
2022-2024 年在西班牙学习圣经神学
2025 年至今在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担任院长助理

 

(上接第13/总第619期)

       三、听命留学国外 克苦完成学业

       20146月,潘海静加入北京天主教神哲学院,一年后,他听从教区的派遣,前往西班牙留学。对此,他说既感到十分荣幸,同时也觉得压力很大。因为到出国前,他只有匆匆一个月的西班牙语言突击学习时间。可以说,他还没有准备好自己,就踏上了西班牙的国土。他分享了初到西班牙的一个小插曲。当时,和他同去西班牙留学的还有一位修生,当他们抵达西班牙潘普洛纳车站,等候当地修院安排的人来接站时,来了一位秘鲁籍的修士。因为双方素不相识,当对方用西班牙语问他们是不是从中国来的修士时,对西班牙语还一知半解的他们听得一头雾水,不知对方问的是什么,更不知如何作答。幸好与他同行的另一位修士学过一些意大利语,他从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两种语言相似的发音中猜出可能是问他们是不是修士,于是赶紧用西班牙语回答“是”。这才顺利被接到他们要留学的修院。可谓虚惊一场。

       到真正开始上课时,为他们才是一种严峻的挑战。潘海静神父分享说,第一次上课简直就像在听天书,一句也听不懂。但是,他并没有灰心。如经上说:“凡降到你身上的,你都要接受;在痛苦中,你要忍受;在各种困苦中,你要多多忍耐;因为金银应在火里锻炼,天主所喜悦的人,也应在谦卑的火炉中锻炼。你只管信赖天主,祂必扶持你;你应修直你的道路,要仰望祂,要保持敬畏祂的心,至死不替。”(德24-6)他抱着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积极态度,勇敢接受挑战,努力突破困难,开始拼命学习,第一年恶补西班牙语言,第二年才开始进入课程的学习。潘神父介绍说,在这所国际性的大修院,尽管老师对他们很包容,一再表示不会让他们挂科的。他们还是丝毫不敢怠慢,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潘神父回忆说,开始时学习很吃力,一页A4纸的文字,用时两个半小时还没有“啃”下来。那段时间,他一天睡不了几个小时,把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了学习上。他由衷地说:“修院派遣我们出国留学,不是看我们有多优秀,而是因为教会需要我们。”所以,他把这次留学看作圣召旅程中的一项神圣使命,心想: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放弃学业,一定要不辱使命,不辜负教区和修院对他们的信任和期望。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不懈努力下,在孜孜不倦的学习中,潘海静渐渐适应了西班牙的留学生活,也顺利完成了必修的课程。寒来暑往,春华秋实,2019年下半年,潘海静圆满完成学业,结束了长达五年的留学生涯,从西班牙回到北京教区。(未完待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