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基督徒还当铭记历史
发布日期:2025-08-20   |    作者:天光编辑部

●保禄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了纪念这场来之不易的伟大胜利,国家宣布隆重举行系列纪念活动。与此同时,多部反映抗日战争时期重大史实事件的电影也集中上映,在网络上引起了众人的热烈讨论。我作为年轻一代的基督徒,正处在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与不确定的年纪。对于00后来说,获取海量信息资讯非常容易,奈何我们的阅历尚浅,常常在各种“听起来都有道理”的“思潮”之中左摇右摆,陷入怀疑和迷惘,渴望获得笃定的答案。

        就拿最近热度很高的电影《南京照相馆》和《731》来说,网上众说纷纭,有不少人表示虽然永远不会忘记那段历史,但是因为电影的主题过于沉重,怕在一周本已繁重忙碌的工作之后去观看,会让自己的心情更加阴郁沉痛,在工作中紧绷一周的神经无处安放,本该放松的周末直接被毁掉。更怕年纪尚小的孩子看了会被片中还原史实的血腥暴行吓到,留下心理阴影。甚至有传言说《731》上映前就因为预告片中展示的一些镜头过于黑暗,遭到一些人的举报,导致延迟了上映时间。

       看完与之相关的文章内容,我照例往下翻翻评论区。不出意外的,评论区里火药味极浓,有的人认为小孩子不但应该看,甚至应该重点组织他们去观看这些影片,从小就让他们对侵华日军的暴行耳闻目睹,永远不要忘记中华民族这段充满屈辱与苦难的历史。家长们则认为这样的想法实在极端,小孩子还没长大到能够理解家仇国恨的程度,只会对一些恐怖的镜头记忆深刻,太小去看弊大于利。

       更有一些观点认为,《南京照相馆》这类反映日寇暴行的电影只会激发国人的仇恨,这种让观众看完怒不可遏,走出影院满脑子是“复仇”、“血债”的电影,就是“烂片”。好的反战电影,应该让观众看后理性被唤醒,在有良知的人群中间形成“我们再也不能让人类产生纳粹法西斯了”的感悟,感叹和平的珍贵,不愿世间再有硝烟和杀戮,那样才称得上是好电影。

       这个评论看得我抓耳挠腮,浑身别扭,却又说不出这种说法的问题所在。“似乎也有点道理啊……”

       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明明白白地告诉我:日本鬼子都是畜生,侵略我们的祖国,烧杀抢掠无恶不做,犯下的累累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永远无法磨灭的惨痛记忆。曾经看过的历史老照片,南京的大屠杀当中的杀人竞赛,人头满地乱滚,甚至高高堆砌起来,手握武士刀的日本军人神色疯狂,好似对杀戮如痴如醉;“大扫荡”期间,鬼子把农民的婴儿放在磨盘上磨,孩子的血水顺着磨盘一直往下流……真看的人冷汗直冒,只想赶紧把眼睛挪开。

       可是转念一想,80年了,差不多已经过了四代人,如今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社会上的大多数人从未经历过战争,人人都过着比起战争年代不知道幸福多少倍的好日子。那段苦痛的岁月,如魔鬼一般恐怖的日本军国主义似乎都已经成为了一段遥远的记忆。我突然产生了一种别样的想法,是否我们背负着这份沉痛的过往已经太久太久,到了可以宽恕的时候?想到“宽恕”,我又不由得想起自己曾经反复背诵,现在已经极为熟悉的《圣经》上的许多教导:“上主富于仁爱宽恕,极其慈悲,迟于发怒。”(咏1038)“就如主怎样宽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宽恕人。”(参见哥313)“因为我要宽恕他们的过犯,不再记忆他们的罪恶。”(希812)恍惚中,我仿佛看到了耶稣基督因着我努力学习背诵经文而对着我露出笑容,张开怀抱。我幸福地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醒来,关于宽恕与否的议题又浮现在我的脑海,我想大概是因为昨天带着疑惑入睡,大脑以为这些问题是我留给它的“作业”,在我睡着以后仍然在努力思考运算。然而,大脑一整夜的思忖仍然无法提供能够让我释然的答案。

       每当遇到无法解答的难题时,我都习惯于去问那位主内的前辈:我的父亲依纳爵“老先生”。在我心目中,父亲信德坚固,信理精深,学识渊博,年近五十的他浑身上下散发着“知天命”的魅力,让我肃然起敬。

       听了我的困惑,父亲轻轻地笑了。他说,你能自己思考这些问题是件好事,你这个年纪的孩子太容易被人误导带节奏。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拿德国作为例子来说吧。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的“惊天一跪”,让全世界认识到,德国人确实真心在反思法西斯德国带给战争受害国的深重苦难,并且以虔诚悔罪的姿态告诉世界,德国再也不愿意为纳粹主义的生存提供土壤了。尽管关于这一跪的背景和目的,还存在一些争议,但是最起码让曾经承受巨大苦难的国家和人民感受到了一份真诚。

       我以前完全没有听说过这个典故,赶紧拿起手机查了起来,顺便也把父亲提到的争议了解了一下。我想,网上说的也有道理,勃兰特时任联邦德国总理,他并不是纳粹德国的一份子,也不代表纳粹德国,他确实没有必要下跪。但是他还是跪下了,我从他的这一跪切实感受到了悔罪的真诚与担当。

       我又想起了之前和同学出于好奇用两张票就包场(因为整个影厅只有我们两个人)观看的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其中有一段导演到日本军官的后人家里采访的片段。当被问起对自己父辈的所作所为有什么感想时,那个日本军官的女儿回答说:“我父亲回家根本没有跟我们说过这些事,我们对他所做的一无所知。”言外之意他们那一辈人干的坏事跟我们毫无关系,然后又委婉拒绝了替自己的父辈道歉,只说看到英军的遭遇感到很遗憾。父亲说,现在的日本人普遍抱这样的态度,很有可能是受到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日本未来不应背负战争包袱”的说法影响。这样一对比,两国政府的格局差别一目了然。

       父亲接着说,所以,我们是否宽恕取决于日本是否真的意识到了曾经的罪行,是否真心愿意让法西斯军国主义永远消失在日本。愿意替先辈的军国主义罪孽谢罪补赎就是这种真心的诚挚表达。其实你背的那段经文,也有类似的表述:天主说,不再记忆他们的罪恶,是因为与新世代的以民订立了新的盟约,而这恩赦的前提,就是新世代的以民在基督的中保之下,一定会恪守与上主的盟誓,决不会像他们的先祖那样背弃上主。否则,又怎么能宽恕呢?宽恕换来的也只是历史重演罢了。

       正在我大脑飞转,努力消化父亲的观点时,网络上传来了815日二战日本投降8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日本隆重举行“终战80年,全国战没者追悼式”的消息。仪式上,日本首相石破茂发表致辞,表示对在战争中献出生命的本国300万“英灵”,那些怀揣着祖国未来并祈盼着家人幸福而牺牲于战场的人们,那些在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及其它残酷的战争武器袭击下逝去的人们,献上最诚挚的祈祷,愿其安息。日本今天的和平与繁荣,是建立在这些战亡者宝贵生命与苦难历史上的,对他们一刻也不会忘记,再次向他们致以最衷心的敬意和感激。如今对战争一无所知的世代已成为大多数,在这个冲突依然肆虐的世界,将消除分裂鼓励包容,为当今世代与未来世代,开辟更美好的未来。

       看完这篇致辞,我无奈地笑着说:“现在我彻底看清楚了,他们从来也没有真正认过错,即便认为有错,也只是觉得自己最终没能打赢是错的。如果发动侵略战争是为了自己的‘祖国未来’、‘家人幸福’,那么成千上万因他们的野兽行径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受害国人民又算是什么呢?”

       父亲点点头说,这就回答了你说的看那篇评论浑身不自在的原因,反战电影,如果唤醒的是被侵略和伤害的人民的理性和良知,却对加害他人的魔鬼没有任何教育意义,甚至只引来他们的愤恨和攻击,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我们从来没有渴望战争,相反地,中华民族是最爱好和平的民族。然而弱小忍让换来的却是几千万同胞失去生命,甚至时至今日,加害者都没有任何悔意,反而妄图以核弹受害者的姿态占据道义制高点,混淆是非黑白!这种时刻,如果我们忘记了家仇国恨,放弃了追讨血债,才是对历史和先烈,也是对我们自己最不可饶恕的背叛!

       几句话掷地有声,重愈千钧。我听完眼睛里放射出光彩,朗声说:“我懂了,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名年轻的基督徒,虽然没有生在战争年代,我们又怎能不铭记历史,用心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我一定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把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纪念,对日本侵华战争中惨遭杀戮和迫害的千千万万同胞的悼念,把正确的二战史观世代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后人明白:在真诚的悔罪以前,谈宽恕永远还太早。”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