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需遵循“六个必须坚持”
发布日期:2023-12-28   |    作者:天光编辑部

■张祎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是做好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方法论和根本遵循。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国广大信教群众是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深刻把握宗教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坚持人民至上,就要依靠人民、团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坚持把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检验宗教工作的实际成效,要看是否把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认真做好群众工作的高度,团结广大信教群众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这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提出如何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宗教问题的中国答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新时代中国宗教自立自信的体现。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有自信自立的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在拉萨哲蚌寺考察时强调,任何宗教的生存发展,都必须同所在社会相适应,这是世界宗教发展传播的普遍规律。外来宗教进入任何一个传播地,在保持宗教信仰和宗教教义核心理念不变的前提下,学习、吸收和接受传播地对本宗教发展有益的东西,是宗教传承发展的必然规律。一部丰富多彩的世界宗教史,其实就是现存的诸多宗教不断适应不同的文化、民族、国家、社会而得以本土化的历史过程。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有自信自立的实践基础。中国化是我国宗教的优良传统,我国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从外部传入,都经历了长期的、主动的“入乡随俗”过程。一部中国宗教的历史,就是一部宗教不断探索适应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守正创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守正创新意味着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和宗教问题的根本观点,如宗教产生的本质、根源、发展和消亡规律以及社会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处理宗教问题的根本原则等,又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时代化。一方面,要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于唯物史观看待宗教,即“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人”。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现实理性和人文精神,把人们的信仰引向现实的社会和人生,这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强调“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人”的基本观点有相通之处。要积极引导宗教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性、伦理性、道德性、包容性的价值导向。另一方面,要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不同时期,结合时代特点和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不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新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坚持问题导向是党治国理政的突出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宗教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进行有效治理。如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遏制宗教极端思想影响、专项整治佛教道教领域“商业化”问题、依法加强互联网宗教事务管理等,宗教领域出现的乱象得到有效治理,宗教领域风险隐患得到防范化解,宗教事务管理“宽松软”现象得到根本扭转。党始终把坚持问题导向贯穿宗教工作始终,在坚持问题导向、回答和解决重大问题中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宗教领域也会遇到新的实践问题和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只有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着眼当前和长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来研究思考问题,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推动国家宗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首先,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看待宗教。宗教具有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宗教行为、宗教组织等多个要素,既是一种具有超越性的思想信仰,也是一种具有庞大信教群众、虔诚宗教活动、严密宗教组织的社会实体,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既是直接的、又是间接的。宗教问题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族等方面紧密关联。宗教具有极其特殊的复杂性,只有以系统思维看待宗教,才能更理性、客观、科学解决宗教问题。其次,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看待宗教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领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我们要立足全局和整个系统看待宗教工作,强化大统战思维,宗教工作不仅仅是统战部门、宗教工作部门的工作,各有关部门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要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宗教工作。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需要有胸怀天下的博大胸襟。一方面,树立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是世界性的大宗教,我们既要站在政治战略的高度抵御境外势力渗透,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也要站在民族文化复兴的战略高度加大力度支持中国宗教在弘扬中华文化方面的力度;另一方面,把握人类进步大势,为世界处理不同宗教之间的关系贡献中国智慧。当今国际上民族宗教冲突日益加剧,要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作者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民族宗教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摘自“微言宗教”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