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4-03-19   |    作者:天光编辑部

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本届政府依法履职的第一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付出艰辛努力,新冠疫情防控实现平稳转段、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建设杜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总体回升向好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

      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

      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

      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回顾过去一年,多重困难挑战交织叠加,我国经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成绩来之不易。

      实践充分表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有勇气、有智慧、有能力战胜任何艰难险阻,中国发展必将长风破浪、未来可期!

 

      一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

     二是依靠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增强城乡区域发展新动能。

      三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四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五是着力抓好民生保障、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六是全面加强政府建设,大力提升治理效能。

 

      一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习近平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多双边活动。成功举办中国-中亚峰会、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主场外交活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深化拓展全球伙伴关系,在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注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

      一、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

      三、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

      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五、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

      六、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七、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八、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

      九、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来源:新华社)